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方圆之间——上海铁路南站shanghai South Station interior design

2008-3-2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4| 评论: 0

摘要: 上海铁路南站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都精准地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 2006年7月,上海铁路南站正式运营,作为国内首座融各项功能为一体的超现代化交通枢纽建筑,其主楼是一个直径达255米的圆形建筑,1 ...
上海铁路南站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都精准地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

2006年7月,上海铁路南站正式运营,作为国内首座融各项功能为一体的超现代化交通枢纽建筑,其主楼是一个直径达255米的圆形建筑,18根放射形主梁使它看起来像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圆形穹顶与方形候车厅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

上海铁路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南站主站屋和车站南北广场占地60公顷,东起柳州路,西至桂林南路,北靠沪闵路,南抵石龙路。南站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47米,圆顶直径200多米,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以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意寓“车轮滚滚,与时俱进。”室内设计主要由站屋、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商业中庭等几部分组成。

建筑设计针对大型交通枢纽建筑的功能性质,强调建筑形态抽象、几何化;视觉识别一目了然,空间尺度力求人性化。圆形站屋不仅从各方面都能获得稳定夺目的视觉效果,而且周围一圈离地9.9米的环形车道,将南北连成一体,无论是南面还是北面来的旅客,都可以在距离站台最近的一个入口进入候车大厅,将步行距离缩至最短。700多米的环形车道设计增加了停车长度,可以并排一次停放4辆车,能避免车辆堵塞,达到了高渗透率的目标,也为满足高聚散人数在8至10分钟内达到6000人的设计要求创造了条件。车道主站屋的空调采用了分层方式。在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温度,空调冷风主要为地上约2米的人群主要活动高度的范围内服务,冷风向上逐渐减少,而冬天太阳光通过屋顶可照到室内。同时屋顶上配有9台风机用于站屋内的送风和排风,遇到火灾还可排烟。给排水为了配合建筑空间功能要求,把真空排污技术首次在国内用到了大型的民用建筑中。

多少年来铁路客运站给人的印象总是人多、脏乱,候车环境嘈杂。铁道部与上海市都提出了将上海铁路南站建设成为中国21世纪第一站和中国21世纪第一个现代化车站的要求。因此上海铁路南站在设计中着重解决原有的问题,加上其具有中国其他大型客运站无法比拟的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位置优势等硬件,建筑师从流线,功能,疏散的角度,以及空间形态的构成等方面形成了南站的特有形象,从而构建出这座超现代化的火车站。

整个主体建筑依次覆盖着进站大厅层(9.9米标高层)、候车大厅层(7.5米标高层)、站台到达和出发层(0.0米标高层)、出站检票层(-6、-7米标高层)。无论从功能设计还是建筑造型方面均具有较强烈的时代感。室内设计中根据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力图体现一个全新的铁路客运站形象,一个充满阳光的绿荫广场的空间氛围。在那里人们可以平静焦躁的心情,解除旅途的疲惫,感受上海的文化,那里没有阳光的曝晒,也没有阴暗潮湿,更不会有难闻的异味。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具有环保、节能、良好采光的舒适交通空间。

其次在南站的地下设置了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通道总数有20多条,总计1千米多,以方便公交、长途、轨道交通和铁路等各类乘客的换乘,其中从石龙路至沪闵路有一条800多米长的主通道,宽度达16米,是目前上海地下最宽的换乘通道,而在这条通道顶部,用彩灯点缀成“繁星点点”,犹如一条“地下银河”,沿着“地下银河”,就能通向各处。同时在南站地下设立了大型的商业空间,旨在以铁路客运为契机,带动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整体项目中,室内设计师通过跟建筑师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使室内空间与整体建筑设计,在形式、色彩、功能方面达到统一、融合、互补。同时室内设计师也充分利用建筑设计的理念方法进行其设计,使空间语言更加精练纯粹,没有多余单一的装饰,突显室内空间的简洁和精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