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隧道悬念多 刚攻下透水砂层 又穿越风化槽
翔安隧道悬念多,施工人员正在海底挑战最大难关,力争明年春节前穿越首个70米长深槽 【现场】 在略显昏暗的隧道里,头顶上方不时有海水从洞壁渗透滴下来,隧道内的路面有些泥泞。几个工人正在用铁镐挖土——看上去没有壮观的场面,但这正是我国第一个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的挖掘现场。 事实上,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翔安隧道最关键、难度最大的开挖——穿越风化深槽。为此,建设者采用了当今隧道建设中各种最先进的技术。
翔安隧道采用三孔隧道形式,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三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服务隧道上部为逃生通道及检修车通道,下部为市政管廊。隧道从岛内五通和岛外翔安端,从陆域向海域开挖。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翔安隧道项目经理王学斌说,翔安隧道需要攻克三个难关:第一是大断面长距离全强风化软弱地层;第二是透水砂层,因为砂层与海水相通,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涌水现象——目前,这两个“堡垒”已被攻克;第三,就是现在大家正全力挑战的海底风化深槽(图示F1)。
用工程人员的话来说,风化槽就是烂泥层,一挖就容易坍塌。无人知晓它们在海底已沉睡千年万年,当岁月绵延,它们却变成隧道建设中的拦路虎。 隧道建设“欺硬怕软”,越硬的地层,越方便用机器挖掘穿越,不用担心坍塌。而软的土层刚好相反,施工人员要想方设法使其变“硬”,也就是让土层尽可能稳定。 翔安隧道要经过大小不一的4个风化槽,如图所示,F1风化槽是4个风化槽中难度最大的,宽度从40米到150米不等;F2、F3风化槽宽度较小;F4风化深囊(即深槽)分布不太均匀。而翔安隧道的大断面施工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例。
王学斌说,针对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他们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工艺,也就是在开挖隧道之前,先在隧道开挖断面的四周钻孔注浆,形成一个5米厚的加固圈,这样基本上可以阻止海水的渗透。而且,要保证加固圈的变形在3厘米以内。施工人员把加固圈里的土挖出后就形成了隧道雏形。 在五通端服务隧道内,工人们正在加固圈内用铁镐挖土,看上去灰白的“花岗岩”,其实一碰水就成了烂泥。头顶上方约37米就是茫茫大海的海底,海底上面就是无限的海水,而隧道深处则在海底70米。中铁隧道局开挖队队长蔡长模说,这是他十几年来第一次参加建设这么高难度的隧道,这是一个里程碑。 现场技术负责人邹明波告诉记者,他们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的钻孔注浆一体化专用钻机,这种设备每台要600多万元,可以边钻孔边注浆,较好地保证注浆效果。 服务隧道由于断面较小,需要钻110个孔,主隧道断面大则要250个孔,每孔25米长。一台机器每天只能钻二至三个孔。如今,共有5台钻机在服务隧道和两个主隧道施工。 王学斌说,钻孔每20米为一个循环。如今,服务隧道已完成两个循环共40米的注浆及开挖支护任务,主线隧道也在开挖第一个循环。通过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海底风化槽的施工方法,他们对穿越风化槽更有信心了。预计在明年春节前争取服务隧道穿越第一个70米长的风化槽。 穿越风化槽后,隧道将进入岩层段施工,施工进度将会加快。 王学斌说,根据目前的工程进度和计划,2008年第三季度服务隧道将贯通,2008年底两条主线隧道贯通。2008年上半年,隧道内的照明、机电、装饰及服务区、竖井房等配套工程也将同步展开,2009年底实现隧道通车。 【数据】
作为厦门又一条进出岛通道,翔安隧道全长8.695公里,起自厦门岛五通,接仙岳路穿越海底止于翔安区西滨村,接翔安大道和环东海域公路。 翔安隧道是一个全天候的进出岛通道。目前人们从岛内到翔安需要1个多小时,隧道建成后则只需要十几分钟。其建设意义、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随着翔安隧道的建设,翔安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翔安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岛内市民还可以到翔安就业、定居。这也让翔安的房地产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翔安作为厦门城市副中心的辐射作用,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翔安隧道于2005年9月开工,项目全长8.695公里,其中隧道长6.05公里,跨越海域宽约4200公里。使用年限按照100年设计,概算投资31.97亿元,计划2009年底完工。 目前进度:截至28日,左线隧道共完成2581米,占总工程的42.7%,右线隧道共完成2936米,占总工程的48.5%,服务隧道共完成2900米,占总工程的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