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长江大桥接受安全评估
铜陵长江大桥接受安全评估 为掌握目前运行中的长江大桥安全状况,分析其在通航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9月14日,芜湖海事局组织专家对铜陵长江大桥通航安全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目前长江上建成的大桥中第一个接受通航安全风险评估审查的大桥。 今年以来,特别是广东“6·15”九江大桥及湖南“8·13”凤凰大桥被撞坍塌事故发生后,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全国公铁路网重要节点的长江大桥安全更是受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芜湖海事局经过深入的宣传、细致的指导和精心的组织,于9月14日在长江全线率先完成对铜陵长江大桥通航安全风险评估审查。 于1995年建成通车的铜陵长江大桥是安徽省第一座长江公路大桥,这么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使大桥的通航安全风险日益增大,造成船舶擦碰桥墩之类的险情时有发生。与1995年成桥时相比,铜陵长江大桥通航高度、非通航桥孔墩身受撞力、通航安全标志等先天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桥区水下地形和水流流态变化不断;桥区船舶流量由300~500艘次提高到1800~2000艘次,船舶吨位也翻了几倍;桥区南岸新添了一批水泥、石油等专用码头,造成船舶靠离码头时威胁大桥安全的几率增大;进入大通小港的船舶需在桥区上游横越航道,与下行船舶易发生碰撞导致失控而危及大桥安全;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铜陵长江大桥上游南岸羊山矶的挑流作用,在中洪水期使3#上水桥孔区水流流态恶化,中小型船舶由于上行困难而改道走北岸的1#桥孔。由于该桥孔无防撞设施,海事部门在大桥建成的次年就将该桥孔关闭,但现在大部分上水中小型船舶仍然通过该桥孔。 针对这些情况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由交通、安监、海事、航道、船公司、引航、交通科研部门的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业主单位铜陵长江大桥管理局提供的通航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审查和论证,并现场察看了铜陵长江大桥水域,对大桥通航安全存在的4个明显安全风险提出了10条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与大桥上下游相邻单位建立作业安全协调制度、对桥墩设置必要的防碰设施、配合管理部门落实过桥船舶助拖措施、完善桥梁安全警示标志、对恢复1#桥孔通航进行可行性研究等。 据了解,继铜陵长江大桥之后,其他的长江大桥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展通航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落实和完善各项专家建议,使得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指数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