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区重点片区设计竞赛获奖方案
项目区依山傍水,俯视长江,拥有宜昌市最具特色的山、水、城自然条件。从思索山水之间的城市空间秩序上出发,本规划以后现代理念为规划塬则,遵循现有生态系统,并通过建筑语言展示山、水、城的城市特色。中心公建区的各个建筑,是“山”的象徵。市民服务中心依山而建,是整个山脉之“首”。由四栋高层及四组院落组成。
高层及院落前后对应,一字排开。对称的楼栋佈局设计,是公平、稳建的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高层为各部门办公工作空间,南面的开放院落是四套班子领导人员的办公空间。一改传统的政府高高在上的僵化形象,低矮的院落建筑象徵着新时代政府的开放、亲民的形象,并且创造了优雅、舒适的办公空间。 延绵向南蜿蜒盘旋的“群山”是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及配套设施等。蚕茧的灵感,来源于黄帝之妻嫘祖种桑养蚕,织丝为绸的歷史,述说了宜昌与中华文明歷史渊源的故事,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当地古老文化的完美联姻。承传山水城市的设计主旨,整体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採用了大量的低碳科技手段。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钢筋混凝土外壳约1.5米外是一套与主体相分离的环保外表皮系统,用于建筑遮阳。形成有机的蚕丝造型的铝桿件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管材,通过参数化设计的方法生成立面上永不重复的组合方式。 常年雨量丰富的宜昌,拥有雨水收集的天然优势。水源自北而来,偎依着山体顺流南下,形成了山环水绕的优美景象。通过雨水回收再利用,作为景观水景用水、浇灌用水,重新引入中心建筑区。更为巧妙的是,结合地块中8米的地形高差进行水力发电,还能用作园内可动雕塑的动力系统。 点缀的山水之间的点状景观体系,是山水之间的“城”。整个城市以活动广场为中心向外展开,是一个秉持后现代主义理念、结合行政、商业、办公、居住、旅游等多元功能的城市交流的平台,城市能量的交匯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