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古桥首上杭州历史建筑名单 留下石拱桥不简单

2007-3-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4| 评论: 0

摘要:   多山水的杭城自古有很多桥梁,它们见证和记录了杭城的历史和风俗。如今,我们不仅要保护拱宸桥、钱塘江大桥这些省级文保单位,也要保护那些散落在杭城古街小巷里的老桥。   前不久,“杭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 ...
  多山水的杭城自古有很多桥梁,它们见证和记录了杭城的历史和风俗。如今,我们不仅要保护拱宸桥、钱塘江大桥这些省级文保单位,也要保护那些散落在杭城古街小巷里的老桥。

  前不久,“杭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公布,70处建筑上榜,其中就有三座石拱桥:庆春桥、盈春桥和古灵慈桥,它们都位于留下大街西溪河上,这也是杭州市历史建筑名单里首次出现“桥”的身影。

  昨天,记者对三座古桥进行了探访。

  留下大街西溪河上有古桥六座。列入名单的三座古桥保存较完好,精巧别致,石板青青,条石垒成的桥墩,桥沿两侧长满杂草和青苔,桥身上能看到桥名。

  灵慈桥 一个永恒的纪念
  
  灵慈桥,在留下大街北面,和另外两座桥隔了一条西溪路。桥宽1.5米左右,桥墩北面下方刻着“灵慈桥”三字,桥拱上有突出的几块石头,上面刻有花纹。桥的南北各刻有石联一副,南侧上联为“接壤梁横关锁三桥安首镇”,其他几条因石质剥蚀,已模糊不清。

  桥以人名,人以桥传。一座桥名的背后,有着永恒的纪念。

  陈荣根今年80岁,14岁起在留下大街当学徒,做铁匠,22岁开始就住在留下大街西溪河边,对这三座古桥有着深厚的感情,“古灵慈桥也叫灵慈庙桥,原桥为清乾隆六十年建(1795年),1990年冬进行了翻建,”陈荣根说,听前辈说起,以前在古灵慈桥不远处有一个慈庙,因此桥就以灵慈命名。

  灵慈庙专为乐善好施的戴灵慈所建。西溪曾经是水患频发的地区,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宋绍兴年间戴氏为帮乡亲渡过饥荒难关,曾以高价进、底价出的办法暗中送粮助人。他死后百姓为其建祠纪念。一座桥名的背后,藏匿着永恒的纪念。

  庆春桥 一桥三栏杭州惟一

  西溪路南100多米,就是庆春桥。桥宽约3米,靠右边是一条碾道,方便人们推车。

  “庆春桥俗称天曹庙桥,因为在桥附近有一个天曹庙。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只有一个走道,后来为了方便推车,就把桥加宽了。”陈荣根说,庆春桥在清乾隆年间重建,始建年代无考,1987年在大街改造时按原样翻建,并在其南侧扩建了一座拱形车行桥,形成一桥三栏的特色。

  “目前在杭州,像这样一桥三栏的石拱桥基本上已没有了,”留下镇政府研究留下历史文化的金老师说。  

  忠义桥 年纪最大块头也最大

  在庆春桥与盈春桥中间还有一座历史更悠久的忠义桥,南宋时建造。它是西溪河上六座桥中最大的一座桥,因此居民都称它为“大桥”,是省级文保单位。

  金老师说,庆春桥、忠义桥和盈春桥旧时以柳多、花多著称。桥下溪水清清,桥畔绿柳依依,暮春时节,絮飞如雪,号称“晴雪”。又因三桥两侧民居临水,房屋四周种满花木,芳菲满街,蛱蝶戏花,万绿千红,亦称花市。“三桥柳陌”与“两岸花街”被誉为西溪胜景。

  盈春桥  1米多宽的小石拱桥

  盈春桥是三座桥中最南边的一座桥,只有1米多宽,住在西溪河对岸茶市社区的居民都要从桥上过。该桥也是用青石板砌成,十三级台阶。听说这个数字还有讲究。

  金老师说,盈春桥为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建,原桥始建年代无考。1984年,留下镇按原桥翻修加固,在桥上镶嵌了“再造盈春桥”刻石。

  盈春桥若按乾隆二十八年重建时算起,距今也已有近250年历史,与忠义桥、庆春桥及河下游的灵慈桥构成留下古桥风景。

  【老人回忆】

  以前临河设有“美人靠”

  今年91岁的葛奶奶在留下街边开了家卖菜子的小店,这一开就是70多年。听记者来询问这三座桥,葛奶奶拉着记者的手说,当年花市主要设于盈春桥、忠义桥、庆春桥一带,而香市主要集中庙坞东岳庙和小和山金莲寺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梅花盛开,柳芽吐翠时,就会有许多游人过来赏景,有的要住到3月上旬才肯走。

    “以前的老街非常热闹,两边的茶坊酒楼饭庄都是临河而筑,临河还设有‘美人靠’,游客可以倚栏品茶临风聊天,这种滋味现在享受不到了。”葛奶奶说话的中气仍很足。

    “那个时候这里很热闹的,桥上都是卖菜的人,”陈荣根说,以前,从庆春桥到古盈春桥一带,夏天的晚上,大家都会到桥边,拿着扇子来乘凉,桥上人来来往往,很热闹。作者:金永炎、金洁、吴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