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62家没有施工资质的企业建设一条高速公路
摘要: 2005年,针对交通建设项目中违法分包问题突出的情况,湖北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转包、违法分包专项清理整顿,取消了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分公司和襄樊市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工程建设公司在湖北高速 ...
2005年,针对交通建设项目中违法分包问题突出的情况,湖北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转包、违法分包专项清理整顿,取消了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分公司和襄樊市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工程建设公司在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市场一年内参与工程投标的资格。 日前,有关部门再次检查时发现,仅在省内某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就有116家施工企业以非法转包、分包的方式进入工地施工,其中竟有62家根本就没有施工资质。 据介绍,承接下高速公路、桥梁等建设工程,自己不做而转包或分包给其他“工头”,转、分包的对象一般是施工技术不高、资质低的企业或无资质的包工头,而承接企业可以坐收5%-10%的“管理费”。 有关专家认为,层层转包分包,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交通系统干部的廉洁自律与队伍形象更难以保证,造成各种工程质量低劣、拖欠民工工资、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学锋说,违法转包、分包,几乎每个通过投标进场施工的单位都涉及到了,该厅连续整顿了3年,情况依然不太乐观。去年查处了20多起工程质量投诉,几乎每一起都与工程转包、分包有关,还涉及几千名民工工资拖欠。 湖北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分析,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转包、分包的经济处罚仅为转、分包额的0.5%-1%,违法成本太低,是造成这一顽疾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交通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接工程而低价投标,接到工程后又嫌施工利润太薄,便转、分包给其他包工头。 检察部门透露,2003年至今,湖北立案查处交通建设领域职务犯罪150件、涉及168人,其中大要案仍较突出,占1/3,有近一半的人都是因商业贿赂跌倒,有逾八成的人都在系统中有一定的职务,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中的转、分包环节。 湖北省交通厅、发改委、纪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交通建设领域违法现象严重,是因为法律、制度漏洞造成违法成本低。他们呼吁建立“禁入制度”,对违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准其在湖北参与任何建设工程招投标。 据交通厅介绍,该厅已开始对存在违法转包、分包行为的企业实行取消1年招投标资格的行政处罚,上个月就有6家企业受到了这样的惩罚,但行政处罚仍存在依据不足,尺度难把握等问题,建议出台政府规章予以明确规定。 据了解,去年,湖北交通建设领域完成投资290亿元,而今年将突破30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量加大,市场竞争激烈,如果监管不力,将很容易在招投标中出现商业贿赂。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