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北京东三环京广桥附近发生路面坍塌

2006-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83| 评论: 0

摘要: 2006年01月03日凌晨2时许,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污水灌入地铁十号线区间段,施工人员已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1月4日京广桥塌陷路面正 ...
2006年01月03日凌晨2时许,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污水灌入地铁十号线区间段,施工人员已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1月4日京广桥塌陷路面正在抢修
本报讯(记者 顾静 崔鲸涛 实习记者 朱燕) 一辆辆载重卡车满载混凝土疾驰而过,一队队施工队员各就各位有序施工……昨天,京广桥附近路面塌陷现场大规模抢修工作全面展开。

昨天凌晨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污水灌入地铁十号线施工区间段,造成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京广桥南引桥污水管抢修现场指挥部,副市长刘志华、吉林为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抢险组、专家组、治安交通管理组、社会工作组、宣传组和信息组。

污水流量基本得到控制

市建委、交通、水务、公安、交管、公交、安全生产等部门按照安排,迅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研究制定抢修方案,立即实施交通组织、疏导等抢修前期工作。

市政管理处抢修队积极采取措施切断污水,实施导流,通过采取悬吊施工人员进入管道截堵办法,在污水管线上游封堵两处,在下游封堵一处,截止到昨天下午5时,污水流量基本得到控制。回填砂石已经按要求陆续运达现场。塌陷部位悬空路面已部分拆除。自来水管线和电视光缆、电讯、通信、热力管线等抢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这些,都为随后的大规模抢修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京广桥桥墩无损

这一地区地质复杂,为沙土地质,塌陷路面下有热力、电力通讯、有线光缆等线路管路;漏水的污水管线为主污水管道,污水流量大,堵截、导流十分困难;塌陷路面为紧贴着三环主路的辅路,在京广桥桥端,这些都给抢修工程带来了复杂性和严峻性。

经过专家仔细勘察,京广桥桥墩无损,测量无异常现象;没有发现事故现场继续沉降。

在事故处置中,市政府各部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坚持科学决策。昨天上午刚刚组成的专家组迅速投身事故现场,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实地勘测,提出了抢修方案的四个原则:一是要可靠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二是尽快抢修恢复主辅路交通,三是确保周边地下管线安全,四是确保地下施工安全,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工作。同时,还形成了塌陷回填、撑子面加固等具体的施工方案。

夜幕降临,但施工现场亮如白昼,铁臂挥舞,机器轰鸣。200多名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抢修工作。塌陷回填、撑子面施工等方案正在实施中。所有钻机设备已经进场工作,水泥灌注机一刻不停地灌注着混凝土,以加固地铁十号线施工区间段的撑子面,防止出现次生灾害。相关专家正在高频率地监测事故发生区域沉降变化、竖井水位变化等情况。在基坑、地面、桥墩等设立观测点,随时掌握动态变化、实现施工现场全面监管,以确保桥梁和施工安全。抢险队伍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力争早日恢复交通,排除险情。

新闻链接1

手机短信用于中国公共紧急事件管理

据新华社电 北京市的部分手机用户3日上午收到了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一条短信:今晨,东三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发生漏水事故,东三环京广桥朝阳路附近实行交通管制,请车辆绕行。谢谢广大市民的配合和支持。

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显示,到去年11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3.88亿户。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重视手机在大范围传递紧急情况中的作用。

去年11月,江西的九江、瑞昌之间发生5.7级地震后,瑞昌市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向市民发布地震信息,同时要求居民不在破损的房屋内居住。去年6月,甘肃移动气象站连续4次向平凉、庆阳等6市州30多万手机发布气象警报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有关单位迅速启动“抢险救灾紧急预案”,全省在这场多年不遇的暴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

广州市去年底举行了一次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市政府表示,发生液氯泄漏事故后,政府有关部门将通过防空警报、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出险情警报。

去年11月,由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对甘肃省利用手机短信发布灾害天气警报信息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国推广和健全手机短信预警预报机制。

民政部官员说,利用现有的信息发布方式,突发性灾害警报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人,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指挥防灾减灾的最佳时机。手机短信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专家们认为,应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的手机气象短信和其他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健全预警机制。此外,政府在战略规划中应考虑在个人信息数据库录入手机号码这一问题。

新闻链接2

朝阳区号召群众缩减污水排放量

本报讯 (记者 陈琳) 昨天上午8时,朝阳区召开三环路沿线街乡紧急会议,采取措施配合相关工作。成立朝阳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指挥部,抽调警力110余人做好中心区域群众疏导和治安控制工作。
同时,朝阳区召开了由宣传、街办、农委和三环路沿线17个街乡参加的维护安全稳定紧急会;动员、号召三环路沿线单位和群众减少日常用水,缩减污水排放量,为修复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全区各单位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后的各项工作。昨天上午10点,三里屯街道召开社区书记、主任参加的紧急会,对各社区提出要求:由于三环路从劲松到长虹桥封闭,对交通影响大,车辆将会分流到三里屯地区的交通支线,可能会造成道路拥堵,要做好群众解释工作;涉及三环路的多条公共汽车改线,影响群众出行,要宣传到家;社区要重点做好影响群众生活如垃圾清运、送奶、送报等事情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目前,三里屯地区煤、水、电、气等使用情况,未接到群众关于受影响的反映。

新闻链接3

我最早到的事故现场

本报记者邓跃报道 事故发生时,除了在现场的地铁施工人员外,呼家楼交通队的于栋林要算是最早到现场的人了。

而北京呼家楼交通队的指导员刘克强则告诉记者,因为是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了尽量减少市民上班的不便,今天呼家楼地区的岗位可能增加到40处。

我就站在离坑10米的地方

“我正好昨晚上值班,正开着车在三环上巡逻呢。”凌晨1:40,一个人巡逻的于栋林接到了队里发来的报告———三环京广桥附近出现事故。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于栋林介绍说,当时在京广桥由南向北主辅路交界的上坡处,出现了一个三四米的大坑。“我就站在离坑10米的地方,有一棵树都陷进去了。”于栋林说,这已经是最近的距离了。

就在其他队员接警纷纷从家里赶来的同时,坑还在不断地扩大。地面坍塌造成水管跑水。由于晚上温度在零下,水面上还冒起了一股股的白雾。“还真是没见过这种场景,幸亏是凌晨没什么车和人。”

第一反应是向大坑里喊看有没有人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向大坑里喊,问里面有没有人在。”由于坍塌地点离附近一施工工地很近,于栋林始终都担心会有人被压在里面。直到工地负责人清点人数后,才确认所有人都已经从北边逃出来了。

勘察了现场后,于栋林和随后赶到的领导确认坍塌有可能继续扩大。十几分钟后,在附近派出所的协助下,交通队在事故现场周围20米处拉起了警戒线。“我们到现场20分钟后,主路也开始断路。”
凌晨3点左右,有关领导在事故现场成立了指挥中心进行疏导和调度。直到早上9点,于栋林才和同事回到队里。

“这是突发事件,我们就怕人和车出事故。”晚上6:30等着开会的于栋林还一直看着现场监视器。

食堂大师傅也跟着我们加班

晚上9点多,因为第二天的最终设岗方案还没出来,北京呼家楼交通队指导员刘克强和于栋林等同事他们还在值班室里守着。

从凌晨接到命令到晚上11点多,刘克强始终没有闭会儿眼的工夫。“别说我们了,就连大师傅遇到这事也得加班。”刘克强介绍,平时队里的早饭6点多就开始了,晚上班的人只能在外面吃。“今儿我们食堂随去随有,不够的到饭馆现买。”

7点多,刘克强和同事都还没有吃饭。在等着领导开会的时候,大家商量着第二天早高峰的方案。“明儿这附近的路况是半小时一报。”刘克强介绍,一旦某处遇到高峰期间人车拥堵现象,立刻调派警力疏导。“在抢修完之前,我们是24小时不离岗。”

相关文章

●事因污水管线漏水,污水渗入地铁十号线,无人员伤亡
●事故造成40条公交线路调整,临时交通管制将持续多日

 本报讯 昨天凌晨2时许,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同时,污水灌入地铁十号线区间段。施工人员均安全撤离,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昨天凌晨0时30分许,地铁十号线呼家楼至光华路区间段正在施工,工人突然发现顶部渗水并向上级汇报,1时许,相关部门组织工人撤离。2时许,该地铁标段的顶部地面发生塌陷,朝阳路南100米、东三环南向北主辅路交界出现了一个直径20余米的塌洞,造成部分地下光缆中断。

  事故发生后,北京市政府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在现场成立指挥中心。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马振川、副市长刘志华、吉林赶赴现场指挥抢险。以三环路京广桥事故现场及影响区域为中心,东三环主路从长虹桥至国贸桥,辅路从核桃园桥至国贸桥,均被交管部门采取了临时双向交通管制措施。今日,管制措施仍将继续。

  北京市公交集团人员介绍,京广桥附近路面发生塌陷事故后,先后有40条公交路线受其影响,出现了断行或绕行。

  昨晚6时,刘志华、吉林和市建委、市政管委、交管局、公安局、安监局、轨道管理公司和朝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指挥部召开抢险紧急会议。

  据介绍,塌陷地区地质复杂,为沙土地质,塌陷路面下有热力、电力、通讯、有线光缆等线路管路。经过专家勘测,京广桥桥墩无损,测量无异常现象。

  晚7时许,工地开始飘起雪花,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安排人员随时清扫东三环主辅路上的积雪,确保抢险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2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抢修,并使用水泥灌注机灌注混凝土以加固地铁十号钱施工区间段的撑子面,以防止次生灾害。相关专家高频率监测事故发生区域沉降变化,竖井水位变化等情况,以确保桥梁和施工安全。

  昨日,针对此次突发事件,政府部门首次通过手机、小灵通短信息向广大市民通报了突发事件及维修情况,并提醒市民绕行。

  ■现场

地铁十号线顶部渗水工人撤离

  本报讯 昨天凌晨2时许,东三环京广桥路面发生塌陷,塌洞直径20余米,面积约有百平方米。

  昨日凌晨4时许,数十辆警车及各部门车辆停靠在了光华桥与京广桥之间的辅路边,其周围被警戒线封锁。铲车、紧急供电车等抢修车不断穿梭于现场。

  据地铁十号线一名工人称,凌晨零时30分,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地下施工,突然发现顶部有轻微流水,后来发现水流增大,支撑挡墙出现了裂缝。在有关人员的指挥下,工人安全撤离。凌晨2时许,地铁标段的顶部地面发生塌陷。

  至早晨7时,朝阳路以南百余米的东三环主辅路之间,塌陷洞口直径已达20多米,坑深逾十米,面积约有百平方米。坑口不断冒出白气,并伴有水声。坑里有数十根已经断裂的白色电缆线,错乱的伸出泥土,一根埋在土中的污水管道向外流着浑浊的水。

  此时,京广桥四周的井盖均被打开,工作人员正用水泵进行抽水。

  ■原因

污水管道年久失修疑为主因

  本报讯 昨日在塌陷事故处理指挥中心,一名地铁维修人员透露,由于北京部分地区的污水管道年久失修,污水外渗,使土壤中水分饱合,当地铁修到这些地区,产生的压力使老化的管道破裂,渗水后就有可能会形成流沙,造成地下空洞,最终导致路面塌陷。

  “污水管道目前还在渗水,这样我们维修的压力很大。”地铁公司的维修人员建议,通过京广桥附近的政府办事处向广大居民宣传,最近几天少用水,以减少污水管道中的水流量,降低维修难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李华高工介绍,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有水管通过的地方,如果产生形变,引起管道漏水,使周围土壤含水量增加。压力使地铁支撑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周围环境的进一步变形。“一旦到了临界点,就会发生突发事故。”李华说。

  ■抢险

预计抢险将进行至9日

  本报讯 昨日凌晨,东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后,距离现场200多米远的呼家楼新街8-1号某接待中心被设为现场抢险指挥中心,交通、市政、电力、燃气、水务、自来水公司及通信等单位负责人围在会议桌旁,听取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宣传部部长贾鹏等人的事故汇报。

  “塌方处有一深8米的污水管道可能破了,附近居民楼、门脸房及京广中心三个点全都出现了问题。”贾鹏在事故地区的示意图前比划,当天会做好载流疏散管道,4日争取辅路放行,5日重塑地铁支撑挡墙基础,7、8日进行填充塌陷的大坑,9日完工。

  对此,副市长吉林批示,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截流工作,以免主路桥面发生坍塌。

  6时35分,一维修人员汇报称,水泵已增至八台,已将一条污水管道截流,另一条管道也在控制当中。

  截至昨天下午5时,污水流量基本得到控制。回填砂石已运达现场。塌陷部位悬空路面已部分拆除。自来水管线和电视光缆、电讯、通信、热力管线等抢修工作正在进行。

  ■通报

首次通过短信通报突发事件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民刘先生收到一条发自10060小灵通短消息:交管局发布通告,目前京广车站施工出现塌陷,为了维护施工抢险的顺利和交通安全,现对东三环路采取交通管制……“这种短消息还是第一次收到,觉得挺新鲜的。”刘先生说。

  据悉,这是交管部门通过手机、小灵通短消息向广大市民通报塌陷事故,并提醒广大市民,东三环京广桥朝阳路附近实行交通管制,请车辆绕行。这是北京首次针对突发事件使用手机短消息向市民通报情况,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均表示收到了短信,并认为这种传播方法很及时。

  传播学学者展江表示,这是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体现。政府以大众传播工具为载体,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向广大市民传播公共信息,是一大进步。广大市民也得以趋利避害,从中得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