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照明 查看内容

“和声”--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三)

2011-8-1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2| 评论: 0

摘要: 主访谈人: 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照明设计》 (中文版)副主编、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负责人 内容编辑:张昕 赵晓波( 《照明设计》杂志主任编辑) 访谈对象: 许东亮:栋梁国际 ...

主访谈人:
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照明设计》 (中文版)副主编、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负责人
内容编辑:张昕 赵晓波( 《照明设计》杂志主任编辑)
访谈对象:
许东亮: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 总经理
赖雨农:十聿照明设计 主持设计师
齐洪海:远瞻照明 照明设计师
陈宇晃:原硕照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负责人
李太和:黎欧思照明(上海)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张昕:能否介绍一下您所受教育的背景,这种教育背景对于日后照明设计工作的影响是怎样的?
许东亮:大学学习建筑,研究生学习古建筑,工作多年为室内设计,近10年开始照明设计,可谓方向越走越窄。感觉以照明之极窄方向应对以前所学所作的大建筑领域,更易介入。同时对物理的,光学的,电气控制的生疏,设计方法难免太近建筑学,太远物理学,此是推进发展之阻碍方面。
赖雨农:我在大学主修的是剧场的灯光设计,在这之前受的则是摄影的专业训练,到美国念研究所才接触建筑照明设计。除了教育的学习之外,我很幸运的在正式以建筑照明设计为事业之前,都在这两个领域工作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我认为对于我日后的照明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在于视觉和观察事物上;摄影让我对事物的观察,包含对光线都特别敏锐,而戏剧则是让我对于意念,空和气氛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想象。对我来说,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知觉,设计师常常必须把本身的生活经历,对美学的感知在设计的同时表现出来,设计才不会沦为解决方案的堆积,也才会有灵魂和生命。
齐洪海: 我受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生活对我的教育。学校教育。1994 年到1999 年就读天津大学建筑学
院建筑学专业,学士。1999 年到 2002 年就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光环境专业,硕士。学校教育是入门教育,导致我进入设计行业。职业教育。在就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光环境专业期间,和毕后在标准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实性存在的商业性项目从根本上而言灯光的客观作用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学会了定位自己,也就学会了如何配合别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