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一个典型美国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2013-10-24 23:4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04| 评论: 0

摘要: 摘要: 前几天,教我们结构分析的教授主办了一次讲座,邀请了亚特兰大的一位执业结构工程师来到学校,给我们这些菜鸟讲了讲 The Business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ulting。管中窥豹,我们也看看一位典型 ...

摘要:前几天,教我们结构分析的教授主办了一次讲座,邀请了亚特兰大的一位执业结构工程师来到学校,给我们这些菜鸟讲了讲 The Business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ulting。管中窥豹,我们也看看一位典型的美国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

这位工程师姓 Case,本科毕业于人称小 UCB 的科罗拉多大学,此后到康奈尔大学读工程硕士(MEng)。工程硕士是专向工业界培养高级工程师的研究生项目,跟业界联系非常紧密,他在康奈尔的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Leslie R. Robertson。康奈尔硕士毕业之后,他就进入了 Robertson 的LERA(理雅)工作。
在理雅工作了三年,跳槽来到美国大南方,准备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先是在一家设计公司干了两年多,觉得跟自己想法不符,就又跳槽到亚特兰大另一家公司。在这家新公司开始崭露头脚,在业界也有了一些名气和声誉。不料好景不长,他自己给公司拉来一些小生意,结果跟公司老板出现了一些小矛盾。在这个公司干了三年之后,被老板给炒了。没办法,只能自己干了。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间办公室,一年的时间。这就是一家设计公司的起步。整个第一年,只挣了不到两万块钱,都快揭不开锅了。慢慢的,熬过了艰难的起步期,生意开始好起来了。一个人不够用了,开始招员工。当他的第一个员工来应聘的时候,看到他的办公室,当时就惊呆了,你这公司都一年半了就你一个人?公司变成了两个人,开始做一些大项目了。名气在业内口耳相传,以前的客户也开始推荐其它客户。终于,他们接到了一单非常大的设计合约。
但是,两个人干不了啊,怎么办?正好这个时候,之前炒他的那家公司遇到了困难。Business is business,他的小公司和之前炒他的公司正式合并了。他这边两个人,他的前老板那边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五个人的小公司。这五个人把这个大项目吃了下来,此后又陆续做了一些项目,开始发展壮大。到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了60人。可惜金融危机来了,不得已,裁了一半员工,剩下的一半员工发80%的薪水。公司的五位合伙人,就是当年那五位元老,发一半的薪水。从去年开始,终于又缓过劲儿来了。公司慢慢又恢复到了60人的规模,工资也开始发全额的了。基本上,公司不会闲着没事儿做了,做完一个项目基本能够保证接着有新项目可以做。
到今年为止,他的小公司已经成立20年了。他说争取再干10年,争取能留给合伙人们一个更好的公司。关于经营方面,Case 老师说他们所有的合伙人都认为所谓的 business 就是 bullshit。如果你做的够好,肯定会有好声誉,肯定会有生意上门。但是,残酷的现实还是需要 business 的。他们的小公司也有专门的市场人员,各种展会、各种 meeting、各种人脉。
关于扩张,Case 老师认为作为结构工程设计公司,还是稳妥为先。目前,他的公司80%的业务都在大南方,这80%中,有接近一半都是在亚特兰大。业务范围一直是专攻建筑结构设计。目前还没有开设分公司的打算,即使要开,也准备开在一个市场需求大、竞争小的地方,而不是纽约、芝加哥这些已经被巨头们占据的饱和市场。
关于经营成本,75%左右的支出都是工资。办公室在亚特兰大 Midtown,环境各方面都不错,租房支出还不足总支出的5%。至于电脑、软件,基本都是可以忽略的零头。
关于设计操守和市场之间的妥协,Case 老师还是认为应该坚持必要的准则。哪怕少挣一点钱,也要把事情做好。他举的例子是他们公司在起步阶段做的一个美术馆,那时候没经验,低估了复杂和困难程度,导致设计费偏低,工作量太大。忙活了那么久,做了那么大的项目,设计费加起来才不到20万。但是,即使设计费低,也不能捣浆糊骗钱。即使这次没挣到钱,下次也会挣回来。相反,粗制滥造把牌子砸了,在美国这样的诚信社会,这就不是以后的项目可以补回来的。
关于项目来源,主要是来自于长期合作的建筑师事务所,其次是一些回头客,包括开发商、总承包商和政府部门。之所以一直坚持只做建筑结构设计,而没有盲目的拓展到工业结构、道路桥梁、核电工业等等,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如果你做的好,有建筑师事务所愿意跟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那只要市场景气,你就不用去愁生意,甚至都不用自己去跑生意,只要等着你的建筑师伙伴的通知就行了。
关于资金情况,美帝这边也不是立刻就付设计费的,所以,资金方面必须精打细算。很多优秀的执业结构工程师,自己开公司,虽然技术水平很好,但是财务方面很糟糕,最后不得不黯然关门。Case 老师说他时刻在银行存着足够发三个月员工工资的钱,以备不时之需。即使有暂时的困难,也至少能保证公司能支撑一阵,不至于立刻崩盘。
自己在国内工业界干了五年,也算是了解点情况。两相对比,感触还是挺多的。我见过执着于市场、到处拉关系、但是做的设计像垃圾一样的公司,我见过以业主的各种奇葩要求为圣旨、只求过审图这一关、但求能拿到设计费的公司,我也见过盲目扩张、到处卖资质的设计公司,我还见过员工工资能克扣就克扣、年底薪水能拖大半年还不发的公司。我觉得吧,公司困难,可以明说,比如合伙人发一半,员工发80%,我要是员工我也能接受,毕竟市场都不景气。但你各种借口各种说法,员工工资不发,老板揽胜照样呜呜跑,这就过分了。国内太多太多的公司,认为员工随便走,反正每年有的是应届毕业生正愁找不着工作,大不了再招几个毕业生就行了。
注:本文来自知乎专栏土木僧的写写画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