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瑞安市5年查处工程串标涉案人员近70人

2013-6-2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59| 评论: 0

简介:  摘要:近日,瑞边市纪委立案调查杜某、项某、吴某等3名党员参与工程串通投标案,共获非法收入12万元,目前,涉嫌人员均已被移送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 据悉,5年内,瑞安市查处工程串通投标涉案人员近70人 。 ...

  摘要:近日,瑞边市纪委立案调查杜某、项某、吴某等3名党员参与工程串通投标案,共获非法收入12万元,目前,涉嫌人员均已被移送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据悉,5年内,瑞安市查处工程串通投标涉案人员近70人

  经查,2011年10月,杜某、项某在市中塘河整治一期工程招标时,通过挂靠“大宇”等3家公司制作投标标书参与投标,后参与投标人余某要求杜某、项某主动放弃投标,并承诺给予杜某、项某在内的8人130万元好处费,杜某、项某予以应承。开标后,余某兑现其承诺,其中杜某、项某共分得12万元。同期,金潮港河道整治一期招标时,余某又拉拢吴某串通投标,后吴某抬高投标报价约100万元,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杜某、项某、吴某和其它涉案6名人员均因涉嫌串通投标罪被移送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

  “串通投标行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使招投标工作改变了其本质和应有的积极意义,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形成社会腐败现象,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市纪委案件查办负责人说。

  经过多部门的联合查处,近年来,我市工程串通投标案件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但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手段更加隐蔽,呈现出投标人结成“利益同盟”进行串通投标的特点。

  据案件调查材料显示,一些投标人多次参与串标,属于屡犯屡串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往往通过串通投标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串标分析能力,部分人员甚至成为“串标专业户”。他们在周围形成一定圈子,成为“利益同盟”的基础力量。这些不法投标人结成投标利益同盟后,通过相互串通,就投标的报价预先互相协调,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投标报价,达到避免相互竞争,以事先串通的价格中标。

  据悉,导致工程串通投标“杀而不绝”的根本原因,除了串通投标中存在低投入高收益现象外,目前法律对于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处罚普遍较轻。

  近年来,市纪委联合公安机关严肃查处了一批工程串通投标案件。据统计,仅5年内,因参与工程串通投标而被市纪委立案查处的党员就达16人,案中带出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非党员达50多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市纪委案件查办负责人建议,除了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还要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实施公司黑名单制度,根据不诚信经营的情节不同,分档亮黄、红牌警告,实施3至5年不能进行投标,促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此外,加强法规制度的革新,加重违法处罚力度,严格刑罚处理,实现屡犯从重;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实现挂靠公司与投标人同责同罚。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