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福建净峰200户安置新房开裂 村民疑被偷工减料

2010-4-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3| 评论: 0

简介:不少村民的屋中,都出现了墙体开裂和渗水现象   新房刚搬进不久,墙壁、天花板陆续开裂、渗水,修补了很多次都无济于事,村民李荣泉很无奈。在惠安县净峰镇镇区安置区,和李荣泉一样遭遇的拆迁安置户就超过 ...

不少村民的屋中,都出现了墙体开裂和渗水现象

  新房刚搬进不久,墙壁、天花板陆续开裂、渗水,修补了很多次都无济于事,村民李荣泉很无奈。在惠安县净峰镇镇区安置区,和李荣泉一样遭遇的拆迁安置户就超过200户。4年前,因斗尾港泉州船厂建设项目需要,他们陆续搬到这里。

  昨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许多安置户的房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村民们怀疑,裂缝的出现有两种可能:第一,当初政府统一打地基时,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第二,可能与地质本身有关。

  惠安县净峰镇政府有关负责人称,“村民的怀疑”是不成立的,安置房出现开裂,与地质和地基施工都无关。目前,政府已出台了一次性补偿方案,让村民自主修复。

  【现状】

  新建的安置房

  出现大面积裂缝

  李荣泉说,在斗尾港“泉州船厂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惠安净峰镇斗尾、水头、苔圃等村庄,被整体拆迁安置到镇区安置区。2005年9月,他在安置区选好了宅基地,接着在政府打好的地基上,建起了三层新房。但不到一年,新房的墙体就出现了裂纹,有二三十条,而且新的裂纹不断增加。

  记者看到,李荣泉家的天花板上有一道长达60多厘米的裂纹。仅这样长的裂纹,在他家就不下10处。更让李荣泉忧心的是,他儿子住的那间卧室,天花板也出现开裂,还有渗水现象,“儿子还一直很担心,睡觉时会被水滴到”。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李荣泉的家里。在安置区,记者随机走访了多位安置户,这些村民家里,均存在同样的问题。

  地基施工时

  被“偷工减料”?

  “大家都怀疑,当时打地基时,可能有偷工减料的情况。”一名拆迁户说,他家三层楼的地基是条石结构,但一条裂痕却从一楼延伸到了三楼。

  其他一些受访的村民也认为,由于搬到这里的安置户很多,有关部门“可能是为了减少成本,施工缺乏监护,而且赶时完成地基施工任务,所以地基没打好”。

  但村民周世杰怀疑,房子出现开裂,可能是“地质原因”引起的。他说,安置区一带以前是土质松软的耕地,又靠海。因此,政府部门当时应考虑到这一点,把地基建深一点,也就不至于出现目前的情况了。

  【回应】

  净峰镇政府:

  开裂是“质量通病”?

  净峰镇副镇长温育和称,镇区安置区一带的地质属黏土层,但净峰镇大部分地方的地质情况也如此。当初在安置时,镇政府考虑到先期为村民打好房屋的地基,有利于“避免因为宅基地问题造成的一些民事纠纷”。安置区在打地基时,分为了“打桩地基”和“条石地基”两种,但大部分地基都是“条石地基”,深度大约是1.5米至1.8米。

  温育和说,财政上给每户村民地基建设的补偿是1.2万元/120平方米,但在实际建设中一般都会超过这个造价,而超过部分,都是由镇政府负担的。他表示,地基建设前就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地质钻探,而建设中也有专人监管,“相信地基的建设质量是有保证的”。

  温育和承认,安置区里存在民房墙体普遍开裂的情况,不过他认为,这些问题是“质量通病”,这一带的民居中几乎都存在,且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对此,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王振梯认为,净峰镇镇区安置区房屋出现开裂,很可能是在地基施工时,土没有处理好,结果出现不均匀沉降。他认为,地基建到持力层,这是行业标准问题,但是,若土质松软,施工填土时应将土压实。

  【措施】

  已出台

  一次性补偿方案

  温育和说,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次性补偿方案”,对于水头村155户村民、苔圃村30多户村民和斗尾的30多户村民,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补偿方案。目前,苔圃村村民已经全部领走了补偿款,斗尾村还在拟定解决方案,而水头村的155户村民领走了92户,余下的村民大多是“对补偿款的金额不满意”。

  温育和提及的补偿方案,记者随后从惠安县政府得到了证实。可是,那些尚未领取补偿款的村民怀疑,政府给出的方案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排除隐患,“若有关部门认为,一次性补偿可以解决问题,一旦房子出现意外怎么办?谁来负责?”村民们说,有关部门应早点请地质专家来重新勘测,若地质结构真的存在问题,是搬还是重建,都要有个说法,省得大家天天担心房子会随地基下沉,盖好的新房最后变成了“危房”。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