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昌囤地被罚 侯昌财被指捐500万想赚回1000万
在国家新一轮调控楼市,严厉打击土地违规的背景下,厦门源昌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被国土资源部公开点名的福建首例“囤地”被罚的房地产企业。 4月24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关于挂牌督办18宗闲置土地处置进展情况的公告》,厦门源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取得的2007G27号地块,土地出让价款为22亿元。项目成交后,源昌公司只缴纳土地出让金6.25亿元,约定缴款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60日内,约定动工期限为2008年9月8日。因未缴清土地出让金,该项目无法开工建设,被处以3.15亿元罚款。 原只闻名于福建一隅、上过多次胡润富豪榜的民营企业家源昌集团的老总侯昌财,没料想到会因为收到中央的大罚单,顿时引来各方媒体关注变得“更加出名”了。 因为闽南商人的低调习性,除了通过各种榜单了解侯昌财个人资产情况,外界对于这位民营老板如何挖得第一桶金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企业资产规模不甚了解。侯昌财到厦门发展的短短十年间,财富迅速达到50亿而登上胡润百富榜。 从2006年开始,侯昌财的名字就开始频频出现在胡润各类富豪榜名单中。2009年,侯昌财以身家55亿元,名列胡润房地产富豪榜第48位。更因为捐出善款超亿元,连续3次名列胡润慈善榜,一度被厦门当地媒体称为“厦门首善”。但在熟悉侯昌财的人眼里,侯昌财则是一个“捐500万就想赚回1000万”的生意人。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看到的是一个正反两面的侯昌财。 起家发迹 1999年,年至中年、还是一个包工头的侯昌财从他的家乡南安罗东镇来到厦门。 由于家庭因素,侯昌财很早就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他承包罗东镇建筑公司,对房产开发小试牛刀。 “当时他在罗东镇新雨亭开发了房子,但是因为质量问题,房子卖不出去,还欠下当地银行900万元债务。”一位罗东镇维新村侯姓村民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道,很多村民都认为侯昌财在罗东混不下去,才跑到厦门的。 与人合作在厦门开发第一个项目“源昌广场”的一举成功,让侯昌财获得第一桶金。“当时恰逢厦门楼市火热,源昌广场的房子一天一个价。同一个村的人来买房子没带够钱,第二天他就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了。”一位熟悉侯昌财的同乡回忆道。 一位当年和侯昌财一起贩卖过鸭子的村民形容,侯是个“做生意非常精明”的人。这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初到厦门,侯昌财与一个闽籍港商刘石源合作建设项目成立公司,是为“源昌”名字的由来,亦是源昌在官方登记资料中,显示为外资企业的由来。据了解,刘石源同为罗东镇人,是侯的同乡,后发迹成为香港商人。但如今的源昌,却早已不见这位最初合伙人的身影。坊间更流传,侯昌财在厦门能够起步,拿到一些地块,少不了一位老乡官员的帮助。 源昌集团旗下有十多个子公司,侯昌财在所有子公司里都任董事长,从建材经销到招投标、工程施工、销售开发、投资担保、物业等,几乎包揽房地产开发的每个环节。据称,侯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是事无巨细。 真正让源昌声名鹊起的是,2005年至2007年间源昌几番出手揽下多个地王的举动。一位业界人士形容,源昌当时拿地的气势“非常强大”,震慑业界。 2005年12月8日,源昌以4244元每平方米的楼面地价、4.42亿元的总价拍下位于厦门湖里的2005G09地块,彼时的湖里区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5000多元,这块地也成为厦门2005年度的“地王”。 2006年4月8日,源昌公司以3.7亿元的高价拍下位于湖滨南路的2006P01地块,折合楼面地价7132元/平方米。2007年1月,这个2006P01地块被源昌命名为“源昌新天地”,以均价每平方米1.7万元的价格登记销售,将厦门岛内房价推至新高点。 2006年11月,源昌以11.6亿元竞得的2006G05五缘湾地块,每平方米的楼面价格高达7250元,刷新厦门楼面价格的纪录。是次参与竞拍的是另外7家名声实力都盖过源昌的开发商,这其中包括厦门国贸地产、明发集团等。 2007年,源昌又以22亿元拍下2007G27地块,即此次被中央点名罚款的地块。此地块折合楼面价为13148元/平方米,再次刷新厦门拍地纪录。但迄今为止,源昌还没有缴清这块“地王”的土地转让价款。 源昌常被业界所诟病的是“不按规则办事”。有自称房产中介的网民更指责,源昌改房子的规划偷面积,已是业内人所共知的事情。 在厦门房地产业界人士看来,源昌屡屡刷新拿地的楼面价格纪录,同时也是屡屡推高厦门岛内的楼价的推手。而此次受重罚,侯昌财是“自食其果”。 自囤地被罚后,源昌对于媒体来访态度谨慎,并对外宣称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任何采访。记者多番致电联系采访,两次到源昌集团办公地点采访,均无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