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拒絕“串標” 靖江實現招投標領域“零投訴”

2010-7-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0| 评论: 0

简介:  工程、大宗物資的招投標

  工程、大宗物資的招投標隱含的種種“貓膩”,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而在靖江,一整套歷時一年“打磨”而成的制度設計推行8個月來,招投標採購領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零投訴”。

  告別“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政府‘招投標’領域原來的制度設計始終繞不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一怪圈。”靖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孔德峰說。

  靖江招投標“新政”的核心是將決策、操作和監督“三權分立”——打破部門界限,成立招標採購管理委員會,負責決策;下設招管辦,為監督管理的事業單位,專司監督,與職能部門和業主單位形成監督合力;組建市級招標採購交易中心,將散落在各個部門的建築工程、政府採購、醫藥採購、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招投標市場歸並,而且還建立了覆蓋鎮村的招標採購體係,每個鎮都成立了小額項目招標採購中心。全市所有公共支出、資產資源出讓,全部置于陽光之下公開競價。

  “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個招投標項目不是原來在各個部門的‘體內循環’,而是‘體外循環’;原先部門‘一把手’基本能定的事,現在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嚴格的制度監督、嚴格的流程控制。”靖江監察局副局長金正國說。

  “如今在靖江做項目,就是上千萬的工程也沒人找你說情,因為找也白找。”該市糧食局一位副局長感嘆道。

  “將原先各部門的權力‘沒收’,難度不小吧?”記者問。

  孔德峰笑而未答。

  “串標”成為過去時

  “如果沒有一整套科學細致的操作辦法,最好的制度安排也會流于形式,就好比企業引進一套高精尖設備,沒有一套先進的工藝流程,照樣生產不出合格的產品。”

  記者發現,靖江招投標監管“新政”環環相扣,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整個招標採購環節沒有一個人可以決定的權力,沒有少于兩人的監督,沒有一個細節不向公眾公開,杜絕了職能集中歸並後可能出現的‘集中腐敗’。”靖江招投標交易中心主任張明宏說,每個項目從頭至尾有10多個人操作,要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公開完成,工作人員這個項目可能是操作者,下個項目可能就是監督者。

  “串標”在靖江果真能“停擺”?記者和相關人士進行了如下對話:

  “對‘串標’如何具體識別?”

  “識別‘串標’並不難。”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一般“串標”,所有標書一般都由內定的“莊家”一手操辦,各家的保證金也由“莊家”交,陪標者只是來做做樣子,坐拿“傭金”。“莊家”敢于這樣做,基本上已“搞掂”發標部門關鍵人物,只要符合招投標投標方數量,也就眼開眼閉,走個過程。但現在沒法鑽這個空子了,靖江制定了串標認定辦法,並以合同約定方式形成法律效力,評標者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你的標書行文如果是“拷貝”出來的,一上臺面就會露餡。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