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用阳光驱散招投标中的阴霾

2010-7-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4| 评论: 0

简介:  来自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施进场交易招标项目5666个,交易金额864亿元,同比增长27%。   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以招投标方式进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与交易平台,但是,正如阳 ...
  来自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施进场交易招标项目5666个,交易金额864亿元,同比增长27%。

  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以招投标方式进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与交易平台,但是,正如阳光不可能照遍所有的角落一样,招投标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与其初衷相背离的阴霾,逃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资质挂靠,擅自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客观上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将业已存在的市场机制漏洞和缝隙进一步扩大和撕裂,一些手握相关权力的人被腐蚀。

  省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丁贵桥昨日透露,自去年9月以来,我省共查处招投标违法违纪案件64起,涉案金额4.1亿元。

  A一项工程 四家违规

  【镜头回放】山东省青州市水利建筑总公司在老河口市马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违法分包房屋维修工程,编造虚假工程资料,主要管理人员长期不在工程现场,未有效实施施工管理,施工财务管理混乱,将资质借给他人投标。宜昌市葛洲坝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该工程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无证上岗,对防渗墙检测单位资质审查把关不严,对工程质量控制不力。襄樊市禹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工程质量检测中,编造虚假检测结论。丹江口精正建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无水利检测资质,居然承接该工程检测业务。

  今年6月,以上4公司分别被处以警告,罚款,不良行为记录,1年内不予申报水利检测单位资质等处罚。

  【采访感言】一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居然有4家企业在其中违规,真担心这工程又沦为"豆腐渣"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涉及大坝防渗墙,上游坝坡,坝顶,下游坝坡,副坝,上坝公路,溢洪道,输水工程,交通,房屋建筑等项目,如此重要的水利工程,却招来这4家"水货"公司,从中浑水摸鱼,水库的安全何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如何保障?

  B围标串标 屡禁不止

  【镜头回放】枝江人潘强以伪造投标资料方式,假冒海南华成建设有限公司名义,于2009年10月19日参加了天门市福仙公路火车站至赵湾段改建工程招标的围标串标,被罚款2万元。

  【采访感言】建设市场僧多粥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不正当手段与对手展开较量,围标串标便是常用的手法。投标人联盟,相互勾结和串通,通过事先约定投标报价的方式,控制中标结果,达到抬高中标价,轮流坐庄共享利益的目的,使国家利益受损。

  此案中,潘强仅被罚款2万元,其违法违规成本够低的了,至于能不能起到震慑效果,还真是个问号。但根据《招标投标法》,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违法行为的惩处主要以罚款为主,且最高不能超过合同金额的千分之十,又只能做出这样的处罚。因此,业界有识之士呼吁,应加大惩罚力度。

  
C评标专家 同时"眼拙"

  【镜头回放】2009年12月18日,在潜江市综合招投标中心进行的潜江市污水管网工程(提升泵站)的资格预审活动中,刘波,左平,杨威,朱克华,付爱军5位评委在评标工作中"因工作疏忽",没有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湖北经天路桥有限公司不具备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投标资格,而通过资格审查,对评审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上述5位评委被通报批评。

  无独有偶。襄樊综合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专家库的汤文斌,张正,王小敏,张畅,李小平5位评标专家,因相互串通,更改评标结果,今年3月,被集体清除出局。【采访感言】潜江5名评标专家同时"眼拙",为不具备资格的企业"放行",看来不是什么工作疏忽。不然,怎么就这么巧地"疏忽"到一块去了呢?评标专家玩猫腻,暴露了招投标评审制度的缺陷。专家"库容"小是缺陷之一。据了解,这些市的专家库人数还不到100人,远未达到500人以上的标准。因为人员少,使得投标单位有机会行贿买通全部或部分专家。评标专家玩猫腻,还暴露了对评标专家监管的缺失和评标专家道德操守的缺损。处于利益漩涡的专家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专家也是人"。投标单位为中标,千方百计地要"拿下"这些专家。

  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招投标交易方式的国家是英国,始于1782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招投标在我国从起步到现在只有短短的20多年。因此,必须完善招投标制度,通过建立统一综合监管机构,统一招投标综合平台,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统一招投标管理制度的"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将阴霾里的招投标违法行为暴露于阳光下"消毒杀菌"。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