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澳门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专访澳门馆设计者马若龙 打开童年珍藏的记忆

2011-11-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4| 评论: 0

摘要: 马若龙 1957年出生于澳门 澳门建筑师协会会员大会主席 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玉兔宫灯设计者 设计师马若龙 每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儿时记忆,一件玩具或是一样小零食都有可能 ...

马若龙

1957年出生于澳门

澳门建筑师协会会员大会主席

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玉兔宫灯”设计者

设计师马若龙

每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儿时记忆,一件玩具或是一样小零食都有可能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回忆门,重温童年的快乐时光。澳门资深建筑师马若龙的心里也珍藏着这样一个儿时的“玩伴”——兔子灯,并将它融入到了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的设计中。

眼前这位高鼻子、蓝眼睛的设计师,一副“老外”长相,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当深厚的研究。马若龙身上有着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深刻烙印,他笑言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也是中西合璧的典型。

儿时的记忆?现实的意义?

说起兔子灯,52岁的马若龙眼中流露出一丝孩童般的天真。至今,马若龙的家里还保存着二十年前女儿玩过的兔子灯,对“玉兔”的情结可见一斑。他坦言,澳门馆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这个儿时的玩伴。

“这种灯笼已经流行了很多年,我小时候玩过,我女儿小时候也玩过。现在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这种灯笼在澳门还是很受欢迎。每到元宵节,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各式兔子灯总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马若龙表示儿时的美好记忆其实仅仅是一种设计的灵感,而他本人更注重的是设计的现实意义。他对记者说:“兔子是和谐相容的象征,机灵通达的化身,是古今中外人们乐于运用的吉祥动物。它乖巧可爱、性情温和、聪明活泼。澳门也是这样,虽然地方小,但是包容性大,我认为用兔子比喻澳门非常贴切合理。另外,‘玉兔宫灯’的建筑高度为19.99米,与澳门回归祖国的年份相同,具有特别意义。”

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

马若龙出生在澳门,但主要的教育经历在欧洲,对中西方文化都比较熟悉。在他身上,呈现出中西文化的和谐交融。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方言以外,他还能说纯正的葡萄牙语、英语和德语,对中国传统诗词也颇有研究。

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建筑师,倾注其所学所知和艺术天赋,努力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澳门馆的外形来源于传统的手工艺兔子灯笼,而“兔子”的主体色彩却运用了西方大胆的荧光色系。展馆的结构参照了传统兔子灯笼的力学设计原理,内部展示使用的是现代最新的科技和环保理念。这一中一西、一新一旧,充分体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新旧合璧以及以传统为基础推陈出新、谋求不断发展的城市精神。

马若龙向记者特别介绍了“玉兔”的设计亮点和环保实践。在马若龙眼中,最大的亮点是展馆内的螺旋形无障碍展示廊。这是场馆的主要通道和展示空间,无障碍的人性化设计方便残疾人士进出。漫步其间,参观者可以细细品味澳门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另外,展馆的头部和尾部也暗藏玄机”,马若龙难掩兴奋之情:“‘玉兔’的头尾是两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通过简单控制就可以随意上升或下降,这个创意一定会赢得更多孩子的青睐。”整个澳门馆使用玻璃、钢铁材料,在6个月的展览结束以后,这些材料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建筑物通过整合太阳能作为供电系统,提供场馆的所有运作能源。

建筑师?画家?作家?大学教授?

马若龙的名片上有很多关于建筑方面的头衔,代表作品有著名的澳门茶文化馆、澳门塔石广场等。才华横溢的他,除了是一名建筑师外,在绘画和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有好几部以葡文、中文及英文出版的著作,并在国内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上海世博》: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马若龙:我非常喜欢参与一些文化活动,但目前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建筑设计上。

《上海世博》:设计澳门馆时,您是不是也将对绘画和文学的思考融入其中?

马若龙:是的。我深信建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试图透过材质、色彩、语意符号,甚至抽象的精神内涵等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达成和谐,呈现丰富的艺术性和诗意。

《上海世博》:能举例说明吗?

马若龙:比如澳门馆的设计方案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经典神话故事“玉兔宫灯”作为外形蓝图。澳门馆的透明外墙将运用灯光与颜色制作不同的效果,尽显其光影交错的美学艺术,而内部展示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入绘画和中国传统书法。还有一个小秘密要透露给大家,届时参观澳门馆的每位来宾都有机会获得一个兔子灯,来宾手提点亮的灯笼在展示廊中行走,从馆外透过半透明玻璃看进来,灯笼的彩色光点也随之移动,会形成一副很有趣的画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