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宿迁一号桥:亿元工程缘何起步即现隐患
7月23日,记者拍摄到的一号桥桥西一侧挡土墙位移现象,位移宽度有两个手指宽。 投资近亿元的京杭运河宿迁一号桥改建工程,近期被群众反映有安全隐患。据记者调查,宿迁一号桥(以下简称一号桥)目前尚未建成,在施工阶段完成的部分撑重力墙体便出现明显裂缝等问题。面对质疑,大桥的设计、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则一致对外宣称“属正常现象”,“不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而在记者反映相关情况后,专家组的调查结果却发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工程造价在9.9千万元,工期为22个月(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宿迁一号桥改建工程作为宿迁市属重点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监理,对于每一项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和界定标准。那么,为什么在当地几家权威专业机构的共管共建下,一号桥在改建起步阶段却出现了诸如墙体裂缝与位移等迹象呢? 除了发现墙体裂缝问题外,有群众还发现一号桥西口一侧刚刚建起的挡土墙与衔接的台桥出现明显位移,记者实地测量后发现,位移宽度足有两手指头宽。对此,有知情者称,起初桥西口两侧挡土墙刚刚建起,在往两侧中间填充土方后,挡土墙可能因地基不牢受力后被挤造成的整体位移。 针对一号桥部分墙体的开裂和位移,曾在一号桥工地从事木工作业的孙艳彬说,他是最早发现墙体裂缝与位移见证者之一,尤其一号桥西口挡土墙与标段为0#台桥连接处出现的位移,是在5月份的一天早上8点左右,他们在察看施工现场时首先发现的,而在之前一直是对齐着的。另外,就在发现的前天夜里工地工人们还往挡土墙一侧内填埋垃圾渣土,所以当时在场工人们普遍认为,是因地基不牢固造成的位移。 7月24日,一号桥施工单位山东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驻现场工程部部长侯亚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号桥墙体裂缝并非异常现象,属于水泥浇铸领域中的一个通病。而对于挡土墙出现位移,侯亚辉认为位移并非是挡土墙浇铸时模板出现了跑模造成的。不过,侯亚辉向记者表示,出现上述现象毕竟不是件什么好事,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负责一号桥河东口段,施工监理的南京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王恒山向记者表示,上述现象出现后监理公司给出的意见基本上与施工单位的说法一致,同时建议出现裂缝的墙体在建设起初应当在中间设计一条伸缩缝。 为此,一号桥建设单位宿迁市公路管理处驻现场负责人杨科长向记者解释说,墙体建设起初没有设计预留伸缩缝,主要是设计单位考虑到墙体的整体性,一旦预留便将墙体分割成两部分,从受力角度不利于稳定。但对于一号桥目前施工中出现的情况看,确实存在施工偏差,且工程质量存有瑕疵。 王恒山也告诉记者,施工方在组织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些许问题,施工方为赶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临时在当地招募施工队伍。由于施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参差不齐,难免在施工中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号桥施工、建设及监理单位对发生的现象进行相互通气后,均把处理意见的定夺权寄予了设计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设计单位给出的口头意见是,根据事态发展趋势而定,如长期保持原状可适当做些修缮,反之有扩张迹象则需另做打算,但目前出现的情况不会影响到施工质量与进度。 7月25日,在接受采访时,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一号桥驻地项目经理杨红成电话里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意见说法。他还告诉记者,一号桥出现的情况属正常现象,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质量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不过,一号桥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人近期无意中还发现,桥西口与桥东口两侧的挡土墙上口宽度出现了不一致,实际上是并没有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标准施工,经工人现场测量得知西口挡土墙上口宽度为80cm,东口宽度为87cm,而图纸的设计标准则为87cm。 据了解,在记者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单位后,7月28日上午,宿迁市公路管理处在市交通局七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京杭运河宿迁一号桥改建0#台及西侧桥头接线挡土墙有关问题专家研讨会,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了专家意见和建议。意见指出,裂缝的出现,是“设计单位未按常规设置防裂缩缝造成”;对于挡土墙外移及转角,是“施工方临时填土不慎造成”。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关处理建议。 7月29日,研讨会专家组组长谈长庆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因设计单位未按常规设计而出现的裂缝,可以理解为设计上存有缺陷,但不影响使用。待冬季期间再对其裂缝进行处理。而对于挡土墙出现的外移及转角,属于施工上的问题,是“工程质量上出了问题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处理后就不会有问题了”。 针对一号桥东、西两口挡土墙上口厚度出现不一的现象,谈长庆认为也是“因施工不慎造成的,需要处理”。 一个投资近亿元的工程项目,为何在施工初期就出现安全隐患?对此,将继续给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