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口西路右侧被填埋后将通车,左侧将开挖。
造价5700多万元的龙口西路雨污分流工程近期遭遇尴尬。在沿着龙口西路一路往南开挖数月临近收尾时,工人意外发现预埋于天河路下的对接管道比当前施工挖的管道高出近1米。在停工半个多月后,工程设计部门重新规划施工线路。 面对开挖数月临近收尾时的雨污分流工程,却要推到重来,无疑是对权力意志发出的瑟瑟冷笑,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冷笑却要以5700多万元白花花的真金白银作为代价,对此,官方尽管祭出了“施工单位人员不认真而出错”的幌子,诚然出现这样的尴尬问题,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一个都跑不了。但我们仍不禁要问:重大工程失误何时才能走出蛮干冒险的权力魔影?“5700多万工程”毁于一旦为效益审计和决策失误问责提出了一个新命题。该如何破题? 众所周知,雨污分流工程作为地方及国家重要民生设施工程,从工程前期论证、勘探,到图纸设计直至施工放样和组织实施,都应该有严格的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事故。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精神,或者说科学至上理应成为工程建设的不二法则。但是,从一再发生的“雨污分流样板工程被搞砸”的新闻来看,总能找到权力无知蛮干与冒进的影子。原因无他,因为与可以界定的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不同,决策失误导致资金流失“黑洞”虽让人触目惊心,却又难以问责。于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等造成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的工程,虽屡见不鲜,却很少见决策者为之付出代价。 很难想象,如果重大工程建设摆脱不了“问责机制缺失疲软”的影子,还会传来多少在建工程“牛头不对马嘴” 尴尬局面?又将有多少个“5700多万”在这种施工失误中被无辜吞噬?是该惊醒的时候了,尽快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负责制度,从制度层面促使有决策权或参与了较大决策的领导干部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论办事情,做决策,都要看它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并要把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参与或作出任何决策时都不能存有利己之心,耗费人民之财,以至有意无意地做出劳民伤财、令人痛心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