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利益短视驱动短命建筑频现 质量问题亦突出

2010-1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4| 评论: 0

简介:  全国多处地标性建筑,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   ■现状   “青 ...

  全国多处地标性建筑,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

  ■现状

  “青壮年”建筑“非正常死亡”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

  2006年10月,青岛市著名地标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

  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

  这份建筑死亡名单并不完整。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

  “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同时,“短命”的建筑也造成大量投资付诸东流。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说:“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

  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建筑短命,但寿命仍偏短

  “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重要建筑思想。为什么如今的建筑用不了多久,就面临被拆为废墟的命运呢?

  质量往往并不是这些建筑提前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投资巨大、引人关注、建设过程中屡屡获奖的地标性建筑,极少因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被拆。

  如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客观上,我国当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

  “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燕辉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多数建筑尽管在当时很不错,但以现在人们的需求来衡量,在功能、舒适度上已经比较落后。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也成为部分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

  但即便如此,我国现在的建筑寿命依然偏短。专家认为,建筑功能不完善,并不一定要拆,可以通过改造、维修完善建筑功能和舒适度。之所以选择一拆了之,其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

  ■探因

  短命建筑的“杀手”

  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短视行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称:“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还没建成就被拆除的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根据官方说法,该小区影响了合肥城市景观中轴线——黄山路与大蜀山之间的山景,爆破之后可以将贯穿省城东西的黄山路“拉直”。是小区建设规划在先还是城市景观规划在先,并没有公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认为,当下“一届领导一套规划”的现象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每一届领导上任时,往往认为“除旧布新”才是对的。

  崇拜GDP、大搞形象工程的错误政绩观

  “拆一次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旧城改造,实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名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为重复建设以追求GDP,进而追求地方官员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不该拆的房屋被大量拆除。

  如位于武汉的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投入使用仅仅10年,便于去年被拆除。其理由是该馆位于即将动工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和纪念碑之间,不得不为武汉耗资200亿打造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计划”而“献身”。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