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武邵高速田坑隧道为生态让道 增加工程造价

2010-11-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6| 评论: 0

简介:10日,武邵高速大埠岗段高速交警正在安装仿真警察。目前,武邵高速所有警用标识已经安装完毕,为武邵高速通车和茶博会开幕做好交通安全准备。(傅云 刘君华 摄) 在武邵高速公路田坑隧道,流传着一个“为生态让 ...

10日,武邵高速大埠岗段高速交警正在安装仿真警察。目前,武邵高速所有警用标识已经安装完毕,为武邵高速通车和茶博会开幕做好交通安全准备。(傅云 刘君华 摄)

在武邵高速公路田坑隧道,流传着一个“为生态让道,增加工程造价”的故事。10日上午,武邵高速公司副总经理余清华带着我们来到田坑隧道,将故事娓娓道来。

“当时这一路段有两个比选方案,一种是大开挖,边坡高度近60米,势必大面积破坏生态植被;另一种是隧道方案,路线平纵指标好,有利于保护生态,但工程造价增加1000万元。”余清华说,反复比选后,武邵高速项目最终选择了穿山而过的隧道方案,并采取了“零开挖”进洞方案。

几番周折让道,增加工程造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作为一条串起武夷山和三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这两个“世遗地”的旅游黄金通道,武邵高速沿线重峦叠嶂、林木森森,河谷纵横、溪水潺潺,还有不少农田水利设施、风景名胜古迹……

如何“落子布局”,将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环境融为一体,相映生辉,最大限度地呵护好闽北的青山绿水?在历时3年的建设过程中,武邵高速公司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交通建设的第一指挥棒,在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交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多方比选设计方案全线共节约用地400亩

建设高速公路,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路线方案选择则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以往,高速公路在设计中往往注重工程本身,而武邵高速所追求的是重视生态保护。“在设计阶段,我们多方比选最佳线路方案,尽可能少占耕地良田,全线共节约用地400亩。”余清华说。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武邵高速沿线有不少风景名胜区,植被茂盛,如果采取以往的深挖高填方,势必破坏山体植被。为落实环保生态理念,建设者优化设计,将全线边坡控制在30米以内,减少山体开挖。仅此一项,便增加工程造价约3亿元。

富屯溪大桥“环保施工”泥浆孔渣做到封闭循环

在建设过程中,武邵高速建设者始终秉承“环保施工”理念,全线最早开工的控制性工程———富屯溪大桥就是一个样本。余清华介绍说,富屯溪大桥地处邵武城郊,为避免施工泥浆对下游(顺昌、延平)水体的污染,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设置了泥浆沉淀和过滤池,做到泥浆、孔渣封闭循环并及时运走,有效保证了泥浆不流入溪中;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杂物垃圾桶和专用油料库防止生活垃圾和油料污染水体,减少对富屯溪的污染。高液限土近百万方节约资金近500万元

当然,武邵高速建设者并非只会“一掷千金”,同样懂得如何省钱。在武夷山兴田段和建阳麻沙段有高液限土近百万方,按以往 的做法,是将其作为弃土处理,重新取土换填,这既要占用大量的弃土场,换土又会影响植被,破坏性极大。为此,在施工中,武邵公司委托有关科研机构进行高液限土利用试验,并获成功。武邵公司又将这一最新的实验成果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既环保又省钱,节约资金近500万元。

如果说,建设高速公路,功在当代,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优先”作为“第一指挥棒”,打造“生态交通”,显然利在千秋。这一点,武邵高速的建设者们看得很远。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