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深圳:信息不对称,招投标前腐后继

2011-1-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35| 评论: 0

简介: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乱象又添一例。报载,江西省萍乡市纪委、监察局日前查处一起涉案金额达2亿元的串通投标系列案件,涉及串通投标公司100余家,共有22名官员涉嫌违纪。一年多来,在萍乡,同类案件已被查处近20起。 ...

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乱象又添一例。报载,江西省萍乡市纪委、监察局日前查处一起涉案金额达2亿元的串通投标系列案件,涉及串通投标公司100余家,共有22名官员涉嫌违纪。一年多来,在萍乡,同类案件已被查处近20起。

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腐败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招投标环节一直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环节,由于腐败事件的高发,被寄予厚望的招投标制度难以起到理想中的择优选择的作用。

招投标行为紊乱、腐败迭出,正是中国式市场经济的真实生态。一个理论设计原本相当不错的制度安排,却成了一些人寻租的工具。近些年来,《招标投标法》早已付诸实施,从中央到地方为此也出台了不少文件和政策,可就是管不住那些肆无忌惮的“黑手”。

稍微梳理一下,各类招投标行为中出现的怪现象不胜枚举:有的政府采购,购得的物品是价不廉物不美,甚至令人咋舌地远超市场价格;有的招投标过程中,串标、围标现象不时可以看到;有的公开招标尚未开始,但谁为中标者、谁是“陪绑者”已经清楚。在种种怪现象的背后,徘徊着腐败的幽灵。

整个招投标过程,环节多,主体多,因而涉及面较广。招投标包括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选择评标专家、开标、清标、定标以及中标结果公示等多个环节。一些招投标的案件,问题可能就出在某一个环节上,但也有不少案件,带有窝案性质。比较集中的问题出在一些官员对招投标的干预上,出在招标过程的不规范上。手握实权的官员(特别是一把手)的不当干预,往往导致招投标行为异化和扭曲。

公权力管不好、管不住,将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一大挡路石。权力的资本化将导致失序现象在任何领域普遍出现。萍乡一案牵涉22名官员,利益的诱惑之大,一些官员对秩序的缺少敬畏,由此可见一斑。

就制度建设的思路来讲,要改善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违规频现的乱象,首先必须完善招投标的相关制度,其次是要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另外,还要规范和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权力的有效约束是这个时代的核心难题,需要借助包括政改在内的整体改革的推进,方有可能实现,但若能在针对招投标的具体制度建设上发力,至少可以起到抑制乱象频现之效。

在这里,强化监督与追求更大的透明度,是完善制度的重点所在。目前,一些投标人互借资质、弄虚作假的成本很低,但查处起来却非常困难,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有人建议,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进招投标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积极开展电子招投标试点工作——这是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应当尽快加以研究与落实。

中国仍处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为净化市场经济生态计,为避免一些官员(特别是交通系统官员)的“前腐后继”,加强对招投标制度的完善与监管,极为迫切。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