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某项目疑遭不法钢材供货商诈骗
玄机1藏铁锭■警方在案发车上的一个暗箱中,发现80多个生锈铁锭 玄机2 升降底■车底位置是一个特制的升降暗箱 玄机3垫枕木 ■大枕木垫在长钢筋下方,撑起空当 玄机4 ■卸货后,这些1米多长的短钢筋就藏在暗箱中 供货商向工地提供钢材,通过对运输车辆设置暗阁、增加水箱等改造,再辅以欺瞒的方式操作,一车钢材竟能“缺斤短两”达14吨,其价值近7万元。近日,新快报记者联合央视、新华社调查发现,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二建)在位于花都区的某项目中,疑遭到不法钢材供货商诈骗,单个项目初步统计损失至少200万元。目前,花都区警方已立案调查。 生疑 用钢量超预算1/4 位于花都区黄冈中学的一期工程由广州二建承建施工,预计2011年9月前完工。据广州二建现场生产负责人郭斌介绍,该建设项目所使用的钢材,是由一家自称为“广东卓业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卓业公司)的供货商提供,供货代表人叫王祀恒。郭斌称,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内,广州二建还在另外两个建设项目上与该公司有过合作。 郭斌介绍,双方此次的合作,始于去年五六月份。当时对方一名姓文的负责人,亲自找到广州二建的工地上来谈业务。“他自称是卓业公司老板的亲戚,随身带着公章。”郭斌说,由于钢材供货都是到货45天后付款,比较稳妥,加上对方出价合理,双方谈拢。按规则,每发一批货双方签一次购销合同。 按照预算,该工程只需用1860吨钢材就能建好。目前工程进度已至70%左右,但依实际情况看,却至少要用到2300吨至2500吨钢材才能完工。“预算都是很严格的,一般不会超太多。”郭斌说,为此他们怀疑供货方作假偷料,于是对供货环节加强检查,果真发现了大问题。 露馅 短货冒充长货点数 今年4月8日下午,郭斌与王祀恒签订了第八批钢材购销合同。9日上午8时许,对方将两车钢筋运抵施工现场。一车普通钢材,需过磅计量;一车螺纹钢,需点条数按标准重量计量。在双方确认无误后,由供货方自带的一台吊车卸货。“他们要求像往常一样,关上后车箱门再卸货。”郭斌称,他们当时就不同意了。但对方仗着人多,仍强行关上了车后门。 就在吊机卸货时,广州二建的工人突然将车后门打开。这一举动,吓得供货方赶紧停止卸货,并以故障为由离开工地,一整车钢筋未卸完留在了现场。“露出马脚了,他们就全跑了。”郭斌称。 现场的工作人员将可疑情况上报后,公司专门派人到工地查看。他们发现,这些成捆装车的螺纹钢,全长应该在12米,但在车后门处,却夹杂着几捆只有1米多长、工地上用不着的短钢筋与长螺纹钢并排。短钢筋后面,则是四五根厚25厘米的枕木,垫在长钢筋下方,撑起空当。“如果关着车门卸货,这些短钢筋是看不到的。”郭斌说。 毒招 “填充物”降入暗箱 广州二建的工人发现,对方放置短钢筋下方的车底板居然能活动,车底位置是一个特制的金属暗箱。“它可以升降的。”郭斌表示,对方之所以一再要求关闭车后门操作,就是防止被发现暗箱,以保证在卸完货后,用来充条数的短钢筋能够沉降至暗箱内。 “我们卸货前,在车上按横截面点过条数,算出重量,卸到地面后就不再点验了。”郭斌称,事发当天那一车螺纹钢,磅单净重本来应该是63.77吨。而事后据花都区新华街道办司法所鉴定,其实际重量少了14.08吨。根据双方议定的每吨4900元价格,广州二建方面单就这一车钢筋就损失6.9万元。 郭斌称,而这已经是从开工至今运来的第八批钢筋,在此之前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损失?广州二建方面还在核算。截至昨日下午5时许,广州二建方面初步核算出来的八批钢材重量损失在450吨至500吨之间,价值约220万元。 目前,广州二建方面已报警处理,花都区警方已立案调查。警方在案发车上的一个暗箱中,发现80多个生锈铁锭,每个足有25公斤重。 涉事公司: 被冒充诈骗 卓业公司称与广州二建并无业务,警方曾上门调查 新快报记者根据广州二建提供的供货方3名负责人的手机联系,发现其中两个号码处于关机状态,另一个显示为空号。郭斌也表示,自4月9日案发当天有过几次协商之后,对方的供货代表及负责人至今仍无法联系上。“我们之前未对供货方的背景、资质做过了解,以至于事发后连他们公司在哪都不知道。”郭斌说。 据记者调查,“广东卓业贸易有限公司”是位于黄埔区丰乐路的一家大型钢材贸易企业。其在“广东鱼珠物流基地”设有固定仓位。记者根据该公司网站,联系上其负责人邱先生。 据邱先生称,他们公司并不存在广州二建所指的供货代表和负责人,他表示“近10年来,我们跟广州二建都没有发生过直接的供货联系”。 据广州二建方面称,供货方当时是带着公章到工地谈业务,签合同的。邱先生对此质疑称,他们根本不会让业务员带着公章外出。邱先生同时介绍,这几年来,在广西、湖南等地相继出现以“广东卓业贸易有限公司”的名义出现的诈骗案,他们也因此多次被警方调查过。 邱先生称,此次事发后,警方已经找上门调查。 另外,邱先生认为广州二建方面所称“一辆车少了14吨钢筋”的现象,按正常的监管,“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认为工地在监管上有漏洞,“内部可能也存在问题,不排除有收货员跟对方勾结,建议自查”。 行业调查 加水箱装铁锭 “短两”手段多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据一名有近十年管理经验的物流员工介绍,钢材从码头运出之前要过磅,由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基地开具出磅单,施工方依此查收钢材的总重量。因此,供货企业如果要“短斤缺两”,一般是在出了码头之后,在运输的路上做手脚。 “少四五百斤,是很难发现的,但少十几吨就太罕见了。”该物流员称,在物流基地落户的企业,一般是不会以此冒险,“没有信誉,生意就做不下去”。但不排除有些运输车队,挂靠在大型物流企业进行运营,出现不正规的情况。 据了解,在运输车上加装大型水箱,过磅后偷偷将水排掉,或者在暗箱里放铁锭是最常见的手段。 各方反应 省政协委员孟浩: 在行业内扩大 排查类似问题 对于此案,广东百越律师事务所的李丛飞律师认为,供货方在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骗取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犯罪。 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事情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甲、乙双方存在的经济问题,而是企业的信誉问题。要将其拓展到更广的层面,有关部门要查一查花都区的,甚至整个广东省的各个工地,看看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看到行业监管漏洞。“将这件事当中的供货商调查清楚,给业界和公众一个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