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关:二亿元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北广场管理用房和护坡景观建设 闫家店新区二期工程3万平方米商品楼开发建设现场一瞥 正在建设的核心区广场 近日,山阳县漫川关一派大建设、大繁忙局面。从北往南,北入口广场的地面铺设、亭台楼阁建设、护坡景观建设,核心区广场阁楼及廊亭、照壁的浮雕彩绘、广场地面铺设正在加紧建设。再往东一拐,新区一期工程13栋2万平方米的徽派商住楼内粉、政府办公楼装修、新区广场地面平整、新区二期多栋共3万平方米的商品楼主体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截止2010年10月底,漫川关镇重点镇、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共完成投资6957万元,占2010年计划投资8757.7万元的79%。 钟灵毓秀漫川关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这里为蛮子国,战国时,楚置方城于此,为秦楚的分界线。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朝秦暮楚”的典故源于此地。漫川关依山傍水,东有崔嵬的龙山,北有巍峨的鹘岭,西南有磅礴的郧岭,群山环绕,形成了一个自然小盆地。从四围大山断裂峡谷奔涌而来的金钱河、靳家河、万福河在这里汇聚滋润了一方水土后载歌载舞奔赴汉江。“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漫川关成了北国小江南。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是当时名声远播的水旱码头。史载,当日的漫川关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漫川关水码头舟辑如林,货物山积”的辉煌。当日,上海“国货”和外国“洋货”由汉口或老河口运抵漫川,再通过驮运销往西安、河南、山西。当地居民“十户九经商”,因而,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识是从1600多年前就培养起来的。被列为保护文物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就是在这种历史辉煌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由于水运的发展,漫川关自然而然地成为陕南商贸重镇。 陇海铁路建成通车,虽然使漫川关水旱码头的功能被历史的车轮所取代,但商贸流通促使南北文化在这里充分融合,形成的区域性独特文化特征却传承不息。亦因此,千年古镇漫川关不仅是一个边贸重镇、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漫川老街街道长而狭窄,均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简直就是戴望舒的雨巷。市区内保存至今的“骡帮会馆”、“武昌馆”、“北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和“黄家药铺”、吴家大院、“莲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板铺门”、“蝎子街”、“石子路”无不在叙说着漫川关昔时的繁华和特有的秦风楚韵。一街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铺颇多,一直延续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而今的漫川关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重礼仪。家家后生英俊多才,户户姑娘水灵聪慧,著名作家贾平凹称赞陕西美女在漫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