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造价 查看内容

工程黑幕不能总靠“民间曝”

2011-4-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5| 评论: 0

简介:  杭州丰潭路延伸段全长1.2千米,总造价近1600万,开通不到一年半,维修费用已达百万。经常路过该路段的市民向媒体举报称整个道路龟裂、局部下沉,不过该路段经6家单位验收合格,官方回应称造成这种情况是因这条路 ...
  杭州丰潭路延伸段全长1.2千米,总造价近1600万,开通不到一年半,维修费用已达百万。经常路过该路段的市民向媒体举报称整个道路龟裂、局部下沉,不过该路段经6家单位验收合格,官方回应称造成这种情况是因这条路荷载等级低,工程车多。>>相关新闻

  1公里路段造价千万,却在开通一年间维修费达百万元,这和不久前投资11亿元的武汉长江三桥10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修两次的“传奇经历”异曲同工,都是花大钱,又费时误事,弊端显而易见。那么问题是:这样的公共建设到底还有多少?工程投资越大为何反而越不健康?

  这个问号,终于由群众提出,真是既让人高兴也让人担忧。喜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正直的。忧的是,这种花了大钱的公共建筑,最终却成了“病歪歪”的“路坍坍”,陷进“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出现这种状况,相关部门依然置若罔闻无动于衷。

  从报道中来看,无论是武汉长江三桥还是丰潭路延伸段从建设到验收似乎都中规中矩,而后者更是通过6家单位验收合格,可谓无懈可击,但既然出了问题已成事实,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人去及时关注?又为什么好多公共问题总是最先由“民间”发现、曝光后,公共管理部门才姗姗来迟地去跟进追查?

  客观地说,这是一种病,一种社会“公共病”,就目前来看,在公共设施领域,进退两难的问题、久拖不决的问题、积重难返的问题等,已经严重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为老百姓所疑虑和担虑。因为在这种病态背后,可能有着更加隐蔽和可怕的钱权交易和权力寻租,会在更大程度上侵蚀公众利益。

  “病象”相似,“病因”相同,公共建设之病能否得到遏止,不仅需要公众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更亟待公共管理部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既要对“桥脆脆”“路坍坍”等公共建设问题向公众作出交代,更要彻查所有与此类似、雷同的“公共病”背后,有没有深层次腐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