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给排水 查看内容

地下水砷污染 近2000万国人天天喝“砒霜”

2013-9-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3| 评论: 0

摘要: 摘要: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孟克哈日根嘎查47岁的村民吴智强带着一身“怪病”,跑遍了当地和北京的十几家医院。他手掌上长着密密麻麻、大小不等像老茧一样的肉刺。“这层‘痂子’硬硬的,一拿东西就磨得钻心疼。 ...

摘要: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孟克哈日根嘎查47岁的村民吴智强带着一身“怪病”,跑遍了当地和北京的十几家医院。他手掌上长着密密麻麻、大小不等像老茧一样的肉刺。“这层‘痂子’硬硬的,一拿东西就磨得钻心疼。”吴智强告诉记者。他身上也长了很多,黑的、白的、青的,“像花地毯”。
  让老吴染上这身怪病的罪魁祸首,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名33的砷——它最为人熟知的是其氧化物,砒霜。砷会从地层中渗析到地下水,长期饮用砷超标的地下水,容易罹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严重者可导致肺癌、皮肤癌等癌症。
  在《科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吴智强所在村子的位置,以及与之毗邻的差不多整个河套平原,基本被涂成红色或黄色,这意味着,吴智强生活在水砷污染高风险地区。根据文章提供的预测模型数据,和老吴一样,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标的高风险地区的中国人有1958万人之多。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流行病研究室副主任尚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个数字表示基本认可。论文的作者之一安妮特·约翰逊则指出了问题严重性:“在高危地区,砷的危险与高人口密度是同时存在的。”
  论文第二作者、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孙贵范向记者表示,很多年来,除了已发现的砷中毒病区外,有关部门还不清楚哪些地方的地下水存在砷污染。“这个模型简直是太重要了。”孙贵范说,“改水技术容易实现,但首先是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砷污染。”


  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对每一口地下水井进行监测极其困难


  8月中旬,刚从云南弥渡县回到沈阳的孙贵范,没过几天便乘坐飞机到瑞士。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几乎走遍全国,进行砷危害研究。在苏黎世瑞士联邦政府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科学》杂志的“东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专门为瑞士、中国、西班牙三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中国的地下水砷污染》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一期《科学》杂志的封面,用的就是一张“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
  去往发布会的路上,孙贵范还对在弥渡县见到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水源缺乏,当地老百姓不得不使用附近的温泉水,而那种水含砷浓度较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