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深圳180余处水浸,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更让人痛心的是暴雨还夺走了两条鲜活的生命。如今,积水虽已渐渐消退,但面对大雨,许多人不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会如此脆弱。 抛开管理及应急体系方面的问题,仅从城市结构性缺水与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看,为何不在地下建设一个个大型的蓄水池?在降雨时可以将这部分雨水收集起来,加以处理之后再利用。“这就是雨水收集利用的相关产业。”在结构性缺水日趋严重的深圳,若雨水收集利用广泛开展,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就会被储留或回渗地下,收集到的雨水经处理能留作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如此一来既减少了水排放量,又可降低大规模降水对城市的灾害威胁,还能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
深圳常年“叫渴”却多洪涝
国家水利部门公布,深圳属于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深圳本地水源仅能满足需求量的两成左右。深圳又是一个降雨充沛、台风暴雨频繁的城市。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值。然而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导致深圳一方面常年“叫渴”,一方面暴雨洪涝灾害常有发生。 据统计,深圳年降水日数平均值140多天,暴雨日近10天。降雨量大,并且汛期雨水资源更为丰富,年降水量在30多亿立方米,而水库、河流等多年年平均蓄水利用量只有5亿立方米,大量降水白白流走。 雨水回收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将降雨收集后,经过适当处理储存并加以利用,可以在修建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之外,充分利用屋顶、草坪以及马路等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即可利用于绿化、降尘以及居民冲厕所,使用成本也较为低廉。关键是小区和建筑等要有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分散储存,就地利用,省工、省时、省力,其成本远远小于长距离调水、水厂处理、管道输送、排污设施。
深圳雨水回收行业刚起步
其实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探索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德国是欧洲开展此项工作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上已存在大量收集、过滤、储存、渗透雨水的产品。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深圳不少专家提出“雨水回收利用”的课题,在每年“两会”期间也经常见到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这类提案及建议。江旭东表示,“把雨水拦截并储存起来,留到用水高峰或者缺水季节加以利用,这样既可缓解甚至解决深圳缺水难题,又可减轻乃至避免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的结构性缺水将越来越严重。不少深圳的企业家已经瞄准了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江旭东属于较早吃螃蟹的。他经营的雨水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引进“澳洲雨水收集技术”的研发型企业。
深圳每年流失 30亿吨水量
江旭东引进的这种“澳洲雨水收集技术”区别于传统外置式雨水收集设备,它采用德国、澳大利亚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地面挖开一定深度,把雨水收集器埋入。这种雨水收集装置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大储水罐,而是采用无毒无害的聚丙乙烯材料做成的一个个几十厘米见方的笼状储水器。由于拆装很方便,雨水收集器的大小可以根据地下面积的大小灵活调整。雨水收集器组合完成后,再在外边整体覆膜,使之成为一个埋于地下的雨水收集、过滤、排出系统。组合而成的雨水收集器解决了抗压承受力的问题。江旭东称,雨水收集器要至少埋在离地表70厘米。工程完成后,地面完全可以恢复原状。 为了提高雨水的清洁程度,刚下雨时较脏的雨水不会被回收。被收集起来的雨水将经过收集池的过滤系统,肉眼可见的杂质将被去除;过滤之后的雨水还将经过紫外线照射消毒,以杀死部分细菌、微生物等。这就完成了雨水的回收处理过程。“这些雨水除了不能直接饮用,拿来洗澡、洗衣、冲马桶等都没问题。特别是对于洗车行、水会、高尔夫球场等用水量大的单位,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项目总监李涛告诉记者。“若水量较为丰沛,这套设备还可以将雨水排出,渗入地下,达到涵养地下水的效果。 据江旭东介绍,雨水收集已经在北京的多个小区安装,现在家庭用户也反映使用效果不错。目前深圳的香梅小区已经安上了先进的雨水收集器,但是在深圳也仅有这一个小区。“虽然安装投入较高,但一次安装可以长期受益,长远看来可给家里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据了解,沃而润生产的这套雨水收集系统,可以运行70年。 “深圳降雨量丰沛,风沙天气较少,雨水也比较干净,回收利用率很高。但由于目前这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达到广为人知的程度。”对于深圳的雨水回收利用市场,江旭东分析,“深圳每年流失掉的水量达30亿立方米(吨),每回收利用1吨水,可以带动各个产业链上至少100元的价值。若能将10亿吨雨水回收,市场份额就能超过千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