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的盖尔森基兴市政厅启用
文物保护建筑汉斯·萨克森大楼改建工程竣工 经过4年建设周期,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mp)设计的盖尔森基兴市新市政厅将正式启用。在启用庆典上除嘉宾致辞与参观仪式外,gmp 创始合伙人福尔克温玛格,城市规划师Kunibert Wachten和建筑评论家Dieter Bartetzko将就“在历史的祭奠之上建造”主题展开学术讨论。新建汉斯萨克森大楼的设计理念为,拆除位于城市中心的旧市政厅,保留其处于文物保护之下的19世纪20年代砖石外墙,重建一座开放的可供市民聚集议政的新市政厅大楼。 改造前的文物保护建筑出自埃森建筑师阿尔弗雷德费舍之手,建筑反应了魏玛共和国经济复苏时期的时代风貌。建筑外立面形象象征了一个文化时期,社会对民主的诉求同样在艺术造型和建筑中得到了表达。市民大楼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一座中央设有活动大厅的市民集会议政场所,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赋予内部空间崭新的诠释。通过拆除建于19世纪50年代附属建筑以及其紧邻三皇冠街的扩建建筑形成了阿尔弗雷德费舍广场,成为归属于市政厅汉斯萨克森大楼的“市民广场”。 阿尔弗雷德费舍广场扩展了汉斯萨克森大楼首层的空间,被纳入“市民广场”之中。一座光线充足向四面开放的日光中庭将承担迎接访客的到来的空能。这里与日照充足的露天广场相呼应,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建筑西边的立面可以根据需要完全敞开。两个广场通过流畅的过渡区域结合成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举办大型集会活动或音乐会。内外广场相联通的设计塑造了市政府“开放 公开”形象。
市民广场、议会大厅、会议礼堂以及市长办公室被内外双层布局的办公室以及附属空间围合环抱,其极具历史价值的外立面也得到了保留。位于议会大厅之下的市民广场可以通过可移动隔墙进行分隔,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公共人流交通比较密集的区域均设在建筑首层的市民广场近旁。咨询区和咖啡厅呈现出迎接的姿态,安置于“橱窗式外立面”之后,其历史面貌得到了恢复。 建筑的内部氛围首先通过所采用材料的颜色质地和肌理得到了整体的刻画塑造。结构构件例如柱子以及楼板均为白色石膏板包覆。礼堂和市长办公区为原木墙面。市民广场地面为石材铺地,其材质一直延续至室外的阿尔弗雷德费舍广场。建筑内部面向日光中庭的一侧为通透的玻璃幕墙。办公空间同样具有开放感。中庭内楼板向外突出的设计强调了建筑内部的横向肌理,与其保留的历史外立面相呼应。 建筑西侧位于Munckel大街的建筑拐角处采用了与Ebert大街转角处相同的弧线转角处理。历史外立面上极富表现力的水平方向的檐口线条一直延伸至阿尔弗雷德费舍广场前的建筑正门上,在建筑前厅中演化成为塑料遮阳百叶构件。位于南侧的酒店式塔楼外立面得到了修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得到了重现。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