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元嵩山申遗建设资金的诱惑与零犯罪现象
以往工程建设领域犯罪多集中在招投标、建设施工等核心环节,现在则出现向施工的前后环节延伸的趋势,如工程前期的审批、拆迁、评估等环节,工程后期的人防、消防检查验收等环节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产生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参与专项治理的工作思路,应当从单纯的打击过渡到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惩防并举 “在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的4年间,政府先后共投入了近12亿元建设资金。在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多发、高发的严峻形势下,这笔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在考验着‘工程建设上马,干部中箭落马’的传言。”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袁松峰说。他的手里拿着一份材料,是关于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工程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情况。 这份材料表明,在所有与申遗有关的建设工程中,没有发现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12亿元嵩山申遗建设资金的诱惑与零犯罪现象的出现,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登封申遗工程涉及招投标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参加招投标单位数量之多、资金之多,在登封市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少建设单位都想吞下这块“蛋糕”。 “申遗工程资金有保障,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申遗工程之一的会善寺山门前环境绿化整治工程招标开始后,一家企业为了抬高工程造价,联合其他3家企业参与工程投标。 “完成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工期长、投资大,每个环节都存在廉政风险,极易发生职务犯罪。”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受邀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检察官发现,参与该工程投标的4家单位中,有3家单位的标书内容出现多处雷同,且投标价大大高于工程最高限价,存在串标嫌疑。 登封市检察院随即建议评标委员会对投标单位进行符合性审查。经认定,这3家单位的投标文件因为串标而无效。 在登封市检察院的要求下,登封市有关部门对这3家单位予以行政处罚。 “这起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环节,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工、工程质量优良的首要环节,也是最易诱发职务犯罪的关键环节,因此预防招投标环节的职务犯罪必须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从制度上进行规范。”袁松峰说,在征求市建设局、审计局等单位的意见后,登封市检察院与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登封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预防的几点意见》。 袁松峰告诉记者,在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的全程参与下,登封市建设局以申遗工程为样板,制订了科学严谨的招投标工作流程及严格细致的内部操作程序和规范,做到资质要求统一、程序办理统一、政策尺度统一,为招投标各方搭建起统一的公开竞争平台。之后,登封市建设局又针对不同评标办法及电子招投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要求,编制了统一的招投标文件范本,规范招标文件制作。 记者了解到,在登封市,检察机关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预防,已成为一项制度。截至目前,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共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128次,健全规范招投标程序36项,保障了登封市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会善寺山门前环境绿化整治工程招标过程中,3家单位因串标而出局,但让这3家单位没有想到的是,以后的申遗工程项目也与他们无缘。 “我们的确错了,但不能因这一件事,就把我们赶出登封建设市场吧?”3家串标单位颇感“委屈”,四处找人说情。 对此,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态度坚决:“根据相关规定,‘污点’企业在3年之内不能参与工程招投标。” 除此之外,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还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一个硬措施。 据了解,登封市政府明确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在招投标之前,均要通过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是该市在2010年申遗成功后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6.6亿元。前不久,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在审查新华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报送的登封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关于“登封市产业集聚区A区标准化厂房工程施工及监理”的招标文件和投标企业名单时,通过对38家投标单位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发现河南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曾因单位行贿罪被检察机关查处,并被法院处以罚金10万元。 检察机关立即将这一信息进行反馈,业主单位登封市建设投资总公司根据查询结果,取消了河南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该工程项目的投标资格。 截至目前,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共提供招投标项目查询206批次,涉及被查询单位329家,清除问题投标单位18家。 “关于‘污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参与工程招投标的规定,确实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我们认为,从工程项目审批到土地征用、从工程预算到图纸设计、从工程招标到签订合同、从设备选购到质量监督、从工程款结算到工程验收等诸多环节,都存在着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腐败侵蚀。这项规定能通过提高廉政准入门槛,为促进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袁松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