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市城区建设发展详规出炉 打造生态宜居大都市
继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后,湘潭市城乡规划局坚持组团式发展的理念来修订、完善城市规划。1月8日,从湘潭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经过3年努力,规划部门对湘潭城区建设发展的详细规划已经完成,规划完全依照湘潭依山傍水、襟江怀湖的地理特征,以组团式发展的模式,描绘出一幅“山江洲城”的美丽画卷,为把湘潭建成生态宜居的大都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该局负责人介绍,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和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湘潭市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24.14亿元,城镇化率达52%,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向西辐射的城乡服务中心,并逐步向生态宜居型的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旅游名城迈进,为湘潭向大都市目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做好湘潭城市发展规划,近年来,湘潭市城乡规划部门按照组团式城市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探索新型城市化规划的新途径,用国际水准打造“山江洲城”的城市形态,描绘出“全域统筹、市区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宜居型大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根据这一规划,未来湘潭市区面积达658平方公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五区、两轴两通道”。“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五区”指五个协调发展的城镇经济区,包括核心区、两个城镇集聚发展区、南部网络化城镇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两轴”指市域南北重点提升轴和东西集聚发展轴;“两通道”是指将重点打造的“中心城区—花石”城镇发展通道和“韶山—湘乡—花石”城镇发展通道。“一心五区、两轴两通道”渐次构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梯次分布的大都市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以湘江为纽带,串联城市各个片区和城市中心区,形成“一江两岸,八片一中心”的组团式城市结构。河东形成河东中心区、高新区、岳塘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四大组团,河西形成河西棚改区、羊牯—万楼新城片区、雨湖经开区和九华片区四大组团。 河东中心区规划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城市中心;高新区规划打造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生态城,构筑“产业高地、科研领地、交通要地和宜居福地”;岳塘经开区规划打造成为生态宜居新城,重要的综合性物流基地、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发展副中心;昭山示范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的生态休闲度假中心、低碳经济示范区和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公共“客厅”;河西棚改区将通过旧城的连片改造、风光带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恢复,打造城市副中心;羊牯—万楼新城片区对接长沙岳麓区,依托几大高校建成湖南省教育科研副中心和产学研基地,打造成文化产业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构建生态宜居新城;雨湖经开区规划打造成田园新区、绿色硅谷、重要城市门户与增长极;九华片区规划建设成为“两型”产业的聚集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环保的标志区。 在此基础上,中心城区面积将逐步扩充到整个规划区1069平方公里范围,城市重点向北发展,突出与长沙的对接,西、南部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组团式、连片式推进风光带两厢、九华经开区、万楼片区、环线两厢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 近三年来,湘潭市已进入新型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现在,市区规划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到658平方公里,城市大框架已经铺开,不难想象,一个生态宜居的新湘潭、大湘潭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