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公章以虚假合同分包工程 男子两年诈骗600多万
简介:2009年,徐某想出一个以虚假合同分包工程的“妙招”,两年来诈骗超过600万元,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把家人的户口迁移到了外地。昨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徐某被株洲市公安局天元分局抓获。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
2009年,徐某想出一个以虚假合同分包工程的“妙招”,两年来诈骗超过600万元,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把家人的户口迁移到了外地。昨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徐某被株洲市公安局天元分局抓获。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2009年,株洲某酒店因为开发项目需要进行规划和拆迁,徐某便以某集团挂靠人的身份,与该酒店进行接触,并签订了意向协议书。但是,徐某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个项目,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妙招”,利用这个意向协议书,向其他公司骗取资金。 打定主意后,徐某便开始四处找业务人。徐某找到了受害人之一的刘某,徐某向他吹嘘,手上有一项大的拆迁工程,可以分给刘某一部分。看到有利润可赚,刘某便动了心。于是,徐某便在私底下和刘某签订了一个合同,并收取了刘某80万元的定金。 一次得手之后,徐某感觉来钱很容易,胆子也越来越大,他又利用各种手段,伪造了各种公章,把工程又再次对外分包,并收取保证金。据办案民警介绍,他不仅在株洲本地诈骗,还在广东、广西、长沙等地进行诈骗。诈骗的金额也各不相同,有的几十万,有的上百万。为了防止有人讨债,徐某还把女儿的户口迁到常德。 受害人发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天元公安分局经过长期的调查取证之后,将徐某缉拿归案。 对于如何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防范合同诈骗,天元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易明伟表示,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诈骗不是新鲜的诈骗手法,能得手是因为受害者放松了警惕。在面对他人介绍的工程时,一定要了解原始合同的内容,以及介绍人是否具有法律资格转让工程,并仔细辨别相关证件材料,以防落入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