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将建100万亩生态果园
近日,《烟台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外发布。规划明确了今后8年烟台发展苹果产业的总目标:到2020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将达到280万亩,总产量突破600万吨;完成120万亩老龄、低效果园更新改造;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0%,良种化率达到90%,优质果率达到85%,年出口量突破100万吨,真正实现烟台苹果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相统一。 120万亩老龄低效果园更新改造 为使烟台成为高档苹果产品基地,牢固树立“烟台苹果”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地位,打造世界性苹果精品,烟台制定出台了《烟台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规划中提到,今后8年烟台将通过培育优良品种、创新栽培技术、研发采后处理新技术等措施,加强苹果产业科技攻关与创新。针对国际苹果新品种发展趋势和烟台苹果品种结构,烟台将广泛开展种质资源搜集评价、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建立起稳定高效的苹果育种体系,培育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新优品种。 同时,围绕老龄果园更新改造,开展果园土壤生态系统改良与优化技术、连作障碍解除技术、抗连作障碍砧木研究,推动老化果园重建,完成120万亩老龄、低效果园更新改造:主要在垄畦栽植、矮化自根砧苗木、肥水一体化、整形修剪技术、简约化土壤管理技术等方面引进创新,在盛果期质量安全控制、品质提升技术上创新。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采取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方式,开发适合当地果园管理的新型机械设备。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推广果园实用机械8-10种。 此外,烟台将开展1-MCP、二氧化氯、臭氧水清洗和差压预冷等保鲜技术研究,引进苹果无损伤检测设备和应用技术,建立和完善烟台苹果采后处理模式及操作规范。研究榨前分离和果渣无污染干燥技术,建立果渣精细分离和综合利用新模式。研究特种制罐、苹果速冻等多元化产品加工技术,开发果胶、膳食纤维、多酚、苹果籽油等综合利用系列产品。 建100万亩“畜-沼-果”生态果园 据悉,今后8年,烟台还将在繁育优良种苗、改善土壤质量、普及花果精细管理技术、推行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推广“畜-沼-果”模式、改善树体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壮大生产规模方面做足文章。 一方面,研究和推广工厂化、标准化育苗技术,带动育苗企业开展无病毒良种苗木扩繁和规模化生产,年繁育无病毒良种苗木1200万株,基本满足全市果园更新改造和新植果园建设需要。鲜食品种重点推广脱毒烟富3、烟富6、烟富9、红将军、太平洋嘎啦、华美、烟嘎3号、红露、珊夏,鲜食加工兼用品种重点推广陆奥、皮诺娃;新建果园重点推广矮化栽培。 一方面,推广行间人工或自然生草、树盘覆盖等措施,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叶片营养诊断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山地丘陵果园推广使用穴贮肥水法。推广壁蜂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垫果、辅反光膜等花果精细管理配套技术,严格控制果实采收期,适时采收,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加强果园有害生物检疫,提高早期预防和持续控制技术水平。 另外,烟台将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工程沼气,建设沼液储存、稀释池,输送管道、设施和喷灌设备,秸秆粉碎堆沤池,建成“畜-沼-果”生态循环果园100万亩,实现果园环境生态优化。针对不同区域、树形、树龄的郁闭果园群体结构特征,采取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方法开展郁闭果园改造工作,提高果园通风透光度,同时采用冬夏季相结合的综合配套修剪技术,合理调控果园群体和树体结构。到2020年,全市全部完成郁闭果园改造。其次,建设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示范园。 60%果农加入果业合作社 在深化苹果产业化经营方面,发展规划指出:烟台将做大做强果品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培植成长性好、带动果农增收致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兴办贮藏保鲜现代流通企业,加快保鲜气调库、冷风库建设,形成冷链系统,实现水果保鲜增值。到2020年,鲜果贮藏和产后加工处理能力均达到400万吨。 重点扶持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大型果业合作社为主体,集中连片开发,实现果园规模化经营。到2020年,加入果业合作社的果农达到60%以上。 加强果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栖霞苹果电子交易市场、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为模板,在全市建立10个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建立果品市场供求及价格等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建成现代化果品物流销售体系。建立大中城市销售网络,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市场配送果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果业,建设200个休闲采摘观光果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