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钢价创32个月来新低 行业春天在哪里?

2013-9-5 19: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 评论: 0

摘要: 建筑钢价已降至32个月来的新低。从去年9月的高点至今,降幅已达25%,钢价下跌周期之长,较为罕见。只要钢厂未实质性减产、成本尚有下行空间,9月份的钢市依然会震荡反复,难改探底的趋势。 据监测,继7月份吨价大跌300元 ...
建筑钢价已降至32个月来的新低。从去年9月的高点至今,降幅已达25%,钢价下跌周期之长,较为罕见。只要钢厂未实质性减产、成本尚有下行空间,9月份的钢市依然会震荡反复,难改探底的趋势。

据监测,继7月份吨价大跌300元之后,8月份建筑钢的吨价继续下滑130元。目前报在每吨3590元的价位上,这已经降至2009年12月的水平,创下32个月来的新低。钢市信息分析人员说,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此轮钢价下跌是从去年9月开始的,建筑钢综合价格指数从高点每吨4830元持续回落,期间仅在去年11、12月出现过短暂企稳,今年的3至4月初出现过5%的小幅反弹,其余时间段均处于下跌通道之中。从去年9月高点至今,跌幅达到25%,“尽管跌幅并不是最高的,但下跌周期之长,却是以往罕见的”。

国内主流市场价格走势图

钢铁行业:仍处挤“泡沫”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让中国钢铁业再度迎来一个新的爆发周期,产能从2008年的不足6亿吨迅速扩张到超过9亿吨。然而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却成效一般。2011年上半年之前,在政府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房地产、基建、机械、汽车等行业用钢量大增,钢厂不但获利丰厚,而且不愁销路,造就了钢厂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但2011年三季度开始,钢铁行业开始出现季度性连续亏损,但钢厂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要生产有边际贡献,便不肯停下,采用的是“让利不让市”的策略,市场呼吁减产,往往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钢厂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钢材市场、钢贸商也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许多二三线市场也都建了完备的加工物流配送中心,大有向一线市场比赶超的架势。

据不完全统计,钢贸企业在2011年高峰期就达到30万家以上。由于钢材贸易本身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于钢厂疯狂的追求产能,钢贸商更在意销售规模,尤其在利润不高的时候,资金规模效益就更容易体现出来,从而一些钢贸商便不顾自身的实力,开始利用“联保”或者开具虚假仓单等方式进行杠杆化的融资。2011年,仅上海钢贸企业向各类银行融资贷款总额就高达1510亿元。一旦行情不好,这部分钢贸企业便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今年便爆发了唐山钢老板跑路,上海多家仓库被封,上海20多家钢贸商被银行集体告上法庭等事件。

钢铁行业春天还有多远?

钢铁产业链自下而上由“终端用户——钢贸商——钢厂——原料生产商”组成,这次问题是产业链自下到上逐步传导的。终端需求低迷,钢贸商生存空间压缩,钢厂订货压力骤增,矿石和焦炭作为最终原料也由于担心钢厂减产大幅补跌。目前整个产业链在“寒冬”中苦苦煎熬,正如钢协王晓齐副会长所言:目前困难的局面是钢铁工业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大量没有及时解决的矛盾积累,若解决这些矛盾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过程将很艰苦。

对于钢材行业来说,后面的洗牌还会继续,尤其对于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如果失去了银行的信任,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撑,想要发展甚至生存都将变得艰难。随着中国经济软着陆的进行,后期实行新一轮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已不再可能,国内钢材需求基本已处于峰值。但由于牵涉到诸多方面,过剩产能的淘汰更多只能依赖市场的倒逼机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预计会持续三至五年,同时也将伴随着行业大量人员的淘汰。

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笔者仍持乐观态度。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国内钢铁需求将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国内粗钢7亿—8亿吨的需求也不是不可能。国内钢铁行业面临高能耗、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等不良状况,借着行业洗牌来深度地调整下产业结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