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昆明老街“9年难产”与宽窄巷子的蜕变之旅

2013-9-5 19: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 评论: 0

摘要: 已成为成都名片的宽窄巷子,或许对于昆明老街改造,也具有参考价值   宽窄巷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把文化的传承、建筑的保护、商业的开发、旅游的运营协调得较好,把历史街区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独特文化优 ...

已成为“成都名片”的宽窄巷子,或许对于昆明老街改造,也具有参考价值
  “宽窄巷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把文化的传承、建筑的保护、商业的开发、旅游的运营协调得较好,把历史街区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独特文化优势充分凸显,并用于商业化业态的对接上。”

  ——宽窄巷子工程总策划、知名城市战略专家杨健鹰

  相对于昆明老街的“9年难产”,成都宽窄巷子的改头换面,一直被誉为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对接的成功样本。

  宽窄巷子从一个年久失修、几乎被人遗忘的“城市孤本”,经过成都市花费5亿元保护性改造后,已成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最成都”的代言。

  宽窄巷子从2003年起步到如今风靡国内外,如何做到拿捏有度,对昆明老街或者其他项目的开发都有着借鉴作用。

  发掘:“最后的老成都”浮出水面

  昆明老街:位于昆明最好的商业地块南屏街北面,一直以来,昆明老街汇集了整个昆明的历史记忆。

  宽窄巷子:直到2003年宽窄巷子改造之前,由于不处于成都典型意义上的市中心,10个成都人中只有1个知道这两条巷子,去过的人就更少了。

  1月15日晚的成都,寒风凛冽,从长顺上街穿过竹林布阵的广场,宽巷子的人气就扑面而来。巷子里,华灯初上,走着的,坐着的,聊着的,没有南方城市的匆匆行色,没有北方城市的喧闹豪气。行走在巷子的青石路上,仿若时光穿梭,遥想秦时兵戈铁马如何在这天府之地演绎,旗人四合院落胡同在南方生根繁荣。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这里曾经是秦朝灭蜀后供平民和商贾居住的少城,曾是清王朝八旗官兵居住的满城,也被认为是北方胡同在南方的孤本。

  只不过,这个孤本在2003年之前都没人发现它的价值。由于多年的城市改造和居民置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巷子里开始住进大量居民,变身为一个个大杂院,又由大杂院变成高楼。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全国城市化大发展中,和宽窄巷子类似的历史街区被一点一点蚕食。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少城里仅剩了西南端这两条半巷子,宽巷子、窄巷子以及半条井巷子。

  就连居住在成都70余年的诗人流沙河都感叹:“多亏了当时宽窄巷子处于少城的南端,是最不好的地段,也不在交通干线上,是被之前城市建设遗忘的角落。”

  “宽窄巷子是最后的老成都”——这一发现让宽窄巷子浮出水面。2003年,将其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开始进行,宽窄巷子这一名词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