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环保生活 盘点申城绿色科技建筑
继世博会在沪召开之后,新技术、新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的建筑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商所采用,为了努力营造一个“蓝天白云,水清地绿”的良好生态环境,申城不断出现绿色科技建筑,使人们 感受到了生态带来的一片清凉之余,并透过这片清凉去寻找“绿色生态”背后的答案。 ![]()
中国国家馆:自然遮阳 当初建筑团队力争将中国馆建设成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将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使其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除此之外中国馆夏季实现了上层对下层的自然遮阳,省市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所有的窗户都是 ![]()
世博轴:阳光入地下 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在绿色建筑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昏暗与沉闷,然而世博轴的“阳光谷”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6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阳光谷”的独特形态能够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比传统模式节能25%以上。绝对的节能环保 ![]()
世博中心:雨水利用 世博中心的设计理念则是收集屋面的雨水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灌溉,并通过绿地和渗水材料铺装的路面、广场、停车场等进行雨水蓄渗回灌,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水资源。此外建筑外墙采用玻璃结合铝板、陶板、石材等形式不同的组合幕墙,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和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新一代产品,满足了人们在室内对充足阳光和清新空气的追求。 ![]()
演艺中心:周边绿坡 外形像“飞碟”的演艺中心的弧形外观不只是为了凸显这座文化新地标的时尚感,其中也蕴藏着精妙的环保构思。下层圆弧表面形成自遮阳体系,在高温季节可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为玻璃屋顶的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采光。仔细瞧瞧,你还会发现在“飞碟”的外围有着养眼的“绿坡”,而非呆板的水泥。“绿坡”的作用不可小觑,事实上这是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它不仅使得世博演艺中心能完美融入周边的水绿景观,而且能为场馆外延地下空间保温隔热。
![]() 朗诗绿色人居馆:低碳环保 上海朗诗绿色人居馆是继世博零碳馆后又一绿色建筑实践基地,搭建面向世界的绿色文化开放性平台,同时填补了人们对绿色人居文化的空白。从室内光环境、声环境、温湿度、微环境、节能方式等全面展示了朗诗绿色人居馆对健康、舒适的绿色人居的理解与探索。独有的新风置换系统,让参观者了解到如何控制和解决室内空气达到PM标准值。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