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处优秀历史建筑惨被拆引发“全民抢救行动”
昨日的会议透露,武汉市前六批181处优秀历史建筑,目前只剩余121处,其中54处上升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6处遗憾地被拆掉了。 这6处建筑分别是:白沙洲卢家老宅(建于1892年)、武昌刘佐龙官邸(建于1920年)、华商赛马俱乐部看台(建于1906年左右)、文华公书林(建于1910年)、文华大学职员住宅(建于1920年左右)、俄国领事馆官邸(建于1898年)。 今年,武汉市将拯救历史文化建筑列入重点日程,于3月成立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市长唐良智任委员会主任。《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已编制完成。今年,该市将修订《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管理条例》,为历史建筑的腾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年内,武汉还将启动系列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项目,包括:江岸区青岛路片、黎黄陂路片、一元路片3个汉口历史文化街区,硚口区汉正街历史风貌街区,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此外,还将启动3处国家及省重点文保单位维修与陈列项目: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江汉关、汉口水塔。 武汉面向社会征集优秀历史建筑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凌墨 实习生李焕芳 彭星星 通讯员余琍)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房子,在城市的大建设中慢慢消失,为此,武汉市决定进行一场“全民抢救行动”。昨日,武汉市政府宣布,启动第七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评选,与前六批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政府部门和专家们的“闭门选择”,而是面向全社会征集,单位和个人均可推荐。 目前,武汉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1处,市级登记在册优秀历史建筑181处。同时,武汉还有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4片旧城风貌区,以及“八七”会址片、昙华林片等16片历史街区。 1993年至今,武汉市政府先后公布了六批优秀历史建筑。与往年不同,本次推荐申报范围更加集中,重点围绕7个中心城区的16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以及6个新城区重要历史建筑。 申报基本条件为建成40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反映武汉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在武汉市各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它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申报建筑涵盖医院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桥梁等12个类型。 申报时间:即日起至6月底。经由现场勘查、专家评审后,9月上报市政府审批公布。对于入选优秀历史建筑的举荐单位和个人,将予以奖励。 申报通道:可登录武汉市房管局政务网(http://www.whfg.gov.cn/),进入“全市第七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推荐表”专栏;通讯地址: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江岸区高雄路166号市房管局2008室,邮编430015);联系电话:027-85482141,李斌、董川、陈炽;电子邮箱:1029336037@qq.com。 受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本报(楚天都市报)即日起也开通征集热线,欢迎广大市民举荐身边的优秀历史建筑。所有征集线索,将转交该办。对于有故事的老房子,本报记者将现场报道。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