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筑文化要效益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建筑高度趋同,看不到多少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悲也。财政投入的建筑要现代,最好像美国白宫,方显政绩;房地产要欧美风格,高容积率高回报;城市和农村,全是西式建筑,看不到民族特色。 资金流 ...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建筑高度趋同,看不到多少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悲也。财政投入的建筑要现代,最好像美国白宫,方显政绩;房地产要欧美风格,高容积率高回报;城市和农村,全是西式建筑,看不到民族特色。 资金流向最大的是建筑,影响最久远的也是建筑,政府和民间最值得标榜的成果常是建筑。摩天大厦看上去很美,但成本很高啊,当网络完善,人们不需要集中办公,随着使用功能的失去,这些建筑很快将淘汰出历史舞台,能指望其担当文化和旅游的重任吗?如果我们缺乏规划,错失良机,则无颜祖先,愧对子孙。 政府可以成片规划建筑特色,偏重当地风格,设计建筑旅游景观,传承文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特色,令城市活色生香。加上典故,建筑美丽隽永矣。
向建筑文化要效益,经济效益为旅游收入,社会效益则是文化传承,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