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向建筑文化要效益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9-5 19: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 评论: 0

摘要: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建筑高度趋同,看不到多少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悲也。财政投入的建筑要现代,最好像美国白宫,方显政绩;房地产要欧美风格,高容积率高回报;城市和农村,全是西式建筑,看不到民族特色。 资金流 ...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建筑高度趋同,看不到多少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悲也。财政投入的建筑要现代,最好像美国白宫,方显政绩;房地产要欧美风格,高容积率高回报;城市和农村,全是西式建筑,看不到民族特色。

资金流向最大的是建筑,影响最久远的也是建筑,政府和民间最值得标榜的成果常是建筑。摩天大厦看上去很美,但成本很高啊,当网络完善,人们不需要集中办公,随着使用功能的失去,这些建筑很快将淘汰出历史舞台,能指望其担当文化和旅游的重任吗?如果我们缺乏规划,错失良机,则无颜祖先,愧对子孙。

政府可以成片规划建筑特色,偏重当地风格,设计建筑旅游景观,传承文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特色,令城市活色生香。加上典故,建筑美丽隽永矣。


财政投入的建筑可以先试点,引导市场跟进。房地产用什么风格,企业会趋利而择,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但其报建时图纸需政府审批。市场很大,客户的审美风格各异。财政投入的建筑先试点,为市民接受,他们就会去寻购带有岭南特色的民居。政府也可以从设计评奖、政府补贴、税收等方面加以引导。周庄、丽江古城、威尼斯,历史无意中沉淀下来的建筑群,他们的先辈建设时不可能考虑到现在的旅游;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用旅游的眼光造城,建筑就会实用、有文化、有效益。建筑有文化,城市有底蕴,就让我们多了一份胜算、多了一份淡定。

向建筑文化要效益,经济效益为旅游收入,社会效益则是文化传承,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