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站长儿子绘历史重生老建筑
正是这段称其为“历史印记”的铁路,改变了当时还是个孩子的孔祥琦的一生。时至今日,已年过花甲的孔祥琦,用他手中的画笔,将这些历史的印记描绘在画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彩画,充满了这位老人对中东铁路特殊的情怀。 伴着铁轨长大踏上绘画之路 记者最近有幸见到了孔祥琦老师,也在他的画室,观赏到了一些作品。其中几十幅有关“中东铁路”作品,被他视为珍藏。这些对童年记忆的描绘,也将记者带入了孔老师的意境…… 1955年,年幼的孔祥琦随父亲,搬到了昂昂溪铁路东局宅一间俄式民宅。父亲调到昂昂溪火车站当站长,这座车站当时还名为“齐齐哈尔站”。周围林立着各式各样的俄式建筑,但最让孔祥琦震撼的,还是那笔直的铁轨,雄伟的蒸汽列车。 每天,列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列车进站鸣起的汽笛声,在孔祥琦的童年记忆里,如同美妙的音乐,伴着他成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几本画册,上面画的都是关于铁路和列车的图画。正是这些画册,让这位懵懂少年喜欢上了绘画,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齐齐哈尔火车站”、“罗西亚大街”以及那处居住了30多年的俄式民宅,孔祥琦历历在目。2011年,孔祥琦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将“中东铁路”的各个旧址,和一些目前已被拆除的古老建筑,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将这些历史印记永远保存下去。 采风中东铁路轨道伴随一生 同年,孔祥琦开始了为期数个月的采风。沿着“中东铁路”,绥芬河、横道河子、一面坡、尚志、香坊、哈尔滨、昂昂溪、扎兰屯、海拉尔、牙克石、满洲里等地走了一圈,在他的脑海中,终于勾勒出一幅幅图画。 回到家中,几日后,孔祥琦的第一幅关于“中东铁路”的水彩画诞生了。画面中,一列喷着蒸汽的雄伟列车,整装待发,从昂昂溪机务段机车库中缓缓驶出。而现在,这个机车库已经拆除,故这幅画名为《失去的记忆》。 而后,《1903年的齐齐哈尔车站》、《昂昂溪车站俱乐部》、《东正教堂》等一系列作品逐个问世,至今,已有三四十幅作品,记载了“中东铁路”的历史。“我的生命中好像离不开铁轨和列车,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到上大学路上都是坐火车,直到现在热爱的美术,都不出铁路左右。”孔祥琦看着一幅幅作品,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在画室的另一个房间,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水彩画。这幅画,包含了孔祥琦所有的童年记忆,正是当年居住的俄式民宅,距离昂昂溪火车站50米,坐落于罗西亚大街上。对父亲的情感、儿时玩耍的情景、对这座建筑的深厚感情,全都描绘在这幅画中。 钢轨成“联合国”研究独树一帜 与孔祥琦老师闲聊间,“联合国钢轨”一词引起了记者兴趣。“我曾经听说有人曾在昂昂溪车站附近捡到过外国的钢轨,实际上,昂昂溪车站的天桥,就是由当时的俄国、日本、美国、德国以及中国,5个国家的钢轨共同建造的。”孔祥琦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昂昂溪车站是‘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站,了解中东铁路历史的人都知道,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昂昂溪车站就是最早的齐齐哈尔站。昂昂溪火车站的天桥虽然不是中东铁路时建的,但是,它的历史也比较悠久,距今也有50多年的历史。我在铁路旁长大,1965年大学毕业,每天乘通勤车到市内上班,天桥建造的时间大约是60年代。大家都说是木制天桥我就不太认同了,它是钢木结合建造的天桥,如果是木制好像也没什么值得研究的,说是钢木结合建造的那就有它更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天桥的钢结构完全是由钢轨作支撑的,而且是用5个国家的钢轨。其中有中国汉阳铁厂造、俄国、日本、德国、美国5个国家的钢轨,有人发现一小段俄国的钢轨就惊叹不已,可是昂昂溪车站偌大的一个天桥,竟用有几百上千吨的‘联合国钢轨’建造,真使我惊叹不已。可以说昂昂溪火车站的天桥,是全国乃至世界最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天桥,也是最值钱的天桥!”说起“联合国钢轨”,孔祥琦满脸的惊叹。 孔祥琦一生都将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他热爱美术,更加热爱这勾起他童年记忆的“中东铁路”。他的创作还将继续,一些老式建筑、雄伟的蒸汽列车,在他的图画中获得重生。这不仅仅是艺术的造诣,更是孔祥琦对历史的钟情。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