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打造建筑业总部基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建设者就是书写历史的人。 在南昌县,有一支这样的建设大军,组建建筑企业95家,2011年实现建筑业产值近4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这是一个建筑大县的骄傲,但与全国建筑强县相比,无论是产值规模、企业实力、市场开拓,还是企业发展环境、发展理念,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向“建筑强县”迈进?南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在全省率先打造首个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撑起县域经济发展一片天。 “四个千亿元产值”产业,为拼争全国50强增添砝码 今年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和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都十分关注南昌市的发展,提出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经济带动、城市辐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南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企业方阵,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昌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南昌要重点打造服务外包、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物流等十大支柱产业,其中努力打造服务外包、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等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 南昌县是我省唯一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的县,小蓝汽车生产基地、食品饮料、医药物流等都为南昌市打造千亿元产业集聚了力量。面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态势,如何争强进位、打造经济增长极,拼争全国50强? 该县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集聚”的方式,依托小蓝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食品产业基地两大平台,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单个项目向集群化、链式化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聚变效应”。一是加快建设小蓝汽车城,吸引百亿元企业聚集,领衔打造南昌市千亿元汽车产业。预计到2014年底,该县整个汽车及零部件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二是加快食品饮料产业和医药医器产业发展,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亚洲啤酒、煌上煌集团、福建达利等企业为龙头,小蓝经开区现已集合69个食品饮料项目,拥有以汇仁集团、江西国药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企业26家,其中过亿元企业就达到12家,将为南昌市打造千亿元食品饮料和医药医器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企业产业转移。近年来,伴随着我省在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特别是与“长珠闽”经济圈的快速对接,南昌县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追梦向塘千亿元铁路公路物流产业已不遥远。 百增斤易,千加两难。在“三个千亿元产值”产业的发展感召下,南昌县再次发力,倾心打造“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为拼争全国50强再增新砝码。 南昌县历来是我省的“建筑之乡”,全省建筑行业的龙头。近几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日益成为该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011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近400亿元,实现利税超20亿元。全县共有施工总承包企业69家(其中一级企业13家,二级企业34家,三级企业22家),专业承包企业21家(其中一级1家,二级8家,三级12家),企业资质类别涵盖港口、航道、水利、装饰、路桥、钢构、电力、园林等,劳务公司8家。共有建造师1713人,五大员5536人,相关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全县建筑施工企业荣获“鲁班奖”2项,获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奖600多项。 全县有工程质量检测单位5家,建设工程监理单位1家,钢结构生产企业6家,工程地质勘探单位3家,省交通设计院及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管桩生产企业—建华管桩也落户该县,省建校整体搬迁至象湖新城,为县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同时,该县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质等级低,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等不足,严重制约了全县建筑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98家建筑企业,注册地和办公地均在南昌县的有40余家;企业注册地在南昌县,办公地不在南昌县的有30余家;自有办公用房的企业有40余家,租借办公用房的企业近50家。一方面建筑企业办公用房紧张,另一方面建筑企业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为此,南昌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建设千亿元建筑产业园,使建筑企业及相关服务组织在此区域聚集,包括金融、保险、建管、咨询、研发、展示、中介、职业培训等,使区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尽快实现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跨越。 打造核心增长极,需要用无数个“第一”来支撑 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新时期赋予南昌的重大战略定位,是对南昌多年来发展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南昌未来发展的期待和鞭策。核心增长极的本质,一是高度聚集,成为经济核心;二是强力辐射,能够带动周边。打造核心增长极,是南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南昌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加快经济发展。 南昌县作为江西省的首府首县,在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上必须要率先而为。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多次强调:打造核心增长极,需要用无数个“第一”来支撑。 南昌县县委书记郭毅告诉记者:“南昌县拼争全国50强,需要更多的千亿元产业来支撑,打造全省第一个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就是这无数个‘第一’中的一个第一。” 为了这个“第一”,南昌县特制定了《关于打造江西省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激励,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打造江西省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实现建筑企业、配套企业及建筑人才的集聚,加快建成建筑强县。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以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新型建材及建筑工程机械生产销售基地为主功能区域,研发科创、规划设计、咨询、金融、中介等配套企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使全县建筑企业建安产值、税收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16年,争取年完成建安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税收35亿元以上。并力争培育特级企业1-2家,一级企业25家以上;培育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20亿元的“重点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 打造建筑业总部基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根据规划,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初步选址为昌南新城沿滨江大道以东,小商品城以南区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规划在江西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周边;新型建材、建筑工程机械生产销售基地,视项目情况安排进驻小蓝开发区、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南新滨江工业集中区。共分三期建设,第一期2012年启动,建设内容为1栋建筑业综合大楼,10—15栋建筑企业总部大楼;第二期2013年启动;第三期,视前两期建设情况再确定。 凡在南昌县注册的建筑施工企业,研发科创、规划设计、地基勘探、工程监理、咨询、金融、中介代理等配套企业、服务机构均可申请入驻建筑业总部基地。 对于特级、一级资质建筑企业;近三年在该县年均纳税300万元以上的二级资质建筑企业;市级以上建筑研发科创单位;甲级以上规划设计院,及经认定,专业实力强的乙级规划设计院,甲级工程监理公司;其他根据资质级别、经济实力、纳税规模,经认定与总部基地发展相关联的企业,可按批准的规划选择单独建造或联合建造总部大楼。 为引来“金凤凰”,南昌县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南昌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政策。鼓励银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县金融部门对具备竞争力、信誉较好、业绩优良的企业,加大资金信贷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信贷授信额度或优惠贷款利率,及时为企业出具资信证明和工程保函,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 二是鼓励企业立足南昌县发展: 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对前三年均不在该县建筑企业注册的建造师,现调入该县建筑企业并在县外承接业务的,首个项目完成产值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以上,且按规定上缴各类税收的,分别给予个人5万元、6万元、7万元的奖励。 设立专项培训基金。设立县建筑企业人才培训基金,加大对本县建筑企业的建造师、五大员及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 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资质晋升: 对企业资质晋升为工程总承包一级和施工总承包一级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对企业资质晋升为工程总承包特级和施工总承包特级的,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 四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对当年独立完成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的企业,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和市企业技术中心建筑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的,奖励5万元。
鼓励企业工程创优。对当年总承包创国家鲁班奖的,奖励50万元;对当年创省杜鹃花奖的,奖励10万元。 鼓励开拓省外市场。对新开拓一个省外市场(以地级市为单位)的企业,当年承接项目合同额达到2亿元以上的,并当年开工当年完成产值3000万元以上,按规定缴纳税收的,奖励3万元。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省首个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落户南昌县,必将带动该县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跨越!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