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精神建构的轻重与建筑的轻重

2013-9-5 19:4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 评论: 0

摘要: 三月的午后,羊城创意联盟发起的第一场活动:轻重建筑欧洲之旅文化分享活动。该活动邀请了建筑师何健翔和蒋莹,两位分别分享了从欧洲游历归来后对建筑和艺术文化的思考。 建筑实践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活动在羊城 ...

三月的午后,羊城创意联盟发起的第一场活动:轻重建筑———欧洲之旅文化分享活动。该活动邀请了建筑师何健翔和蒋莹,两位分别分享了从欧洲游历归来后对建筑和艺术文化的思考。

建筑实践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活动在羊城创意园华阳国际广州分公司展厅举行。何健翔从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游历归来。他以图片的形式,回顾在欧洲三国的所见所闻,从这三国的新老建筑以及与宗教人文艺术为线索,他试图建构一幅更加完整、系统且深厚的建筑文化图景。他说:在这样的建筑文化图景中,我在思考建筑与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建筑师的实践与历史和未来的关联,这不由让我反思中国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对旧城改造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精神建构的轻重

他说:“所谓的轻与重,也就是建筑所应该涵盖所有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建构,不仅仅只是建造和堆积的造型和房屋。建筑本身不仅注重外观、形态,建筑本身肩负的不是展示形象的功能,所以建筑师更要关注到生存、生活状态。”

从他分享的图片中,我们还可以感受中外两种建筑风格的迥然差异。欧洲把新旧建筑融合得很协调,他们喜欢对老建筑的改造抱着对历史尊重的态度,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要素,使得整个区域有着非常内敛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地域和人文特色。而新的建筑,为了与老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建筑师极力去融合的区域环境,注重和谐。

建筑实践和艺术的融合

蒋莹对软建筑的理解更偏向于艺术形式,所以她更着重分享欧洲游历中的几所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20世纪世界上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所说的“魔鬼在细节”到谱写建筑狂想曲的高迪作品再到近现代主义的先锋毕加索作品,还有抽象即兴的米罗作品。蒋莹说:“摄影、油画、多媒体……这一切看似与建筑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形式,但实际上都在与建筑发生关系,产生一堆化学反应。”

一座建筑里没有艺术,就会显得枯燥而乏味。有了艺术便活灵活现、生动无比。音乐、绘画、装置艺术、建筑,不同门类的设计师、艺术家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带来真正的美。正像蒋莹所说,艺术最大的特点它不仅是美,还能带来思考。

本次沙龙讲座是轻重建筑设计思想的交流分享,聆听者不仅仅是园区的设计师,还有不少业界同行、高校建筑系学生及媒体朋友,听者众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这个开放、随性而又充满艺术情调的空间里,“轻重建筑———欧洲之旅文化分享”思想沙龙在案例的分享中给人无尽的思考和启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