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湘江论坛:长沙的传世建筑应是自然奔放的

2013-9-5 19: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6| 评论: 0

摘要:  时隔一年,湘江论坛再次举办。自去年湘江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命题首次在长沙提出,短短一年时间,部分较为先进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   今年的圆桌论坛,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及发展商 ...

 时隔一年,湘江论坛再次举办。自去年湘江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命题首次在长沙提出,短短一年时间,部分较为先进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

  今年的圆桌论坛,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及发展商们达成了共识:湘江的地标不一定要高大全,但一定要是公共的、独具湘江自然奔放特色的、能够传世的。

  于湘江,于这个正迈向国际化的城市,这个共识是别具建设性的。或许,到明年第三届湘江论坛举办之时,无论是作为论坛主办方长沙市规划局、长沙晚报社,还是论坛协办方湖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又或是在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一个面貌全新的湘江。

  河流制约或推动城市发展

  主持人:关于湘江与长沙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家有何看法?

  李栓科:湘江和长沙是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先有湘江,后有长沙城。所有滨河、滨海城市无一例外,一定是先有河流,后有城市。而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制约或推动作用的,一定是河流的自然变迁,无论这种变迁是向好的一方面变化,还是河流的修复能力下降引起各方面担忧和警惕。全方位意识的开发,恐怕在长沙,在湘江都是独一无二的。

  王慧芳:“湘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是母子关系,也可以说是父子关系。以前,城市与湘江是各自发展的,没有什么对话。现在,它们发展到可以对话的关系了。

  王林:我认为湘江和长沙首先是母子关系,没有湘江就没有长沙。但是,孩子长大以后,湘江就成为了一个伙伴,是一个对话的伙伴关系。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五个发展的高潮期,一是西汉长沙国的建立;二是五代时楚国的建立;三是北宋岳麓书院;四是在康熙雍正年间,湖南单独设省;五是光绪三十三年,长沙正式走向世界。现在的长沙是第六个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今天在论坛上讨论长沙未来沿江建设与发展,实际上是抓住了第六个长沙大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最核心、最关键的。

  安强:既然它是母亲河,肯定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城市不太发达的时候,爸妈说了算,一发洪水,咱就没招了。现在有办法建桥、修防洪大堤,开始孩子说了算了。在“说了算”的过程当中,慢慢就有了不尊重。发展到今天,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经验都告诉我们,作为孩子要把父母伺候好。

  朱亚:我不认为湘江和长沙是母子关系,它们两个是夫妻关系。古长沙人在选择建城市的时候,选择了这条江而已。逻辑上说只有夫妻之间才有选择,母子之间没有,我爸和我妈互相选择,诞生了我,我是没法选择父母的,对吧?母亲从来不把孩子往火里推,但湘江曾经也会把长沙淹得一塌糊涂。

  长沙的传世建筑应是自然奔放的

  主持人:在长沙“产业集群、建筑风景、开发引进、世界地标”的“四位一体”中,很多人都期待,长沙有像“小蛮腰”、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一样的城市地标。我们有地标吗?我们真的需要地标吗?

  李栓科:我对地标的理解可能和大家有差异。很多地方提到地标就以高、大、雄伟为准。但是不全然。比如有一些人,小巧玲珑也很好看。所以,这关乎不同的审美标准。其实很多大家能够想得起来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历史价值,也许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也许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崛起。

  无论本地人怎么理解长沙文化,我理解的长沙文化就是自然奔放,它的河流也应该具有这个特质。如果在这样的河流两岸所矗立的建筑,也是自然奔放的,我认为这就是可以传世的标志性建筑。

  王慧芳:每个人都希望湘江边上有传世之作。这是需要有思想,有长期积淀和努力的。湘江边上不是说不能建住宅,而是说这个里面不能只有住宅。曾经的码头、仓库不是生活岸线,我们花了那么多的功夫,把岸线做成生活岸线,要让人们享受到。如果我们不把它建好,那是对不起老天爷给我们的这一份财富,对不起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点东西。所以,除了住宅以外,酒店也好,图书馆也好,音乐厅也好,会展中心也好,我们还希望这里有更多的公共空间。

  安强:怀着对这块土地、对这条河流的敬畏之心,我们拿了这块地。按照政府的要求,保利不一定做到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但我们的目标是将来在湘江两岸亮丽的城市景观中,一定有保利的建筑。

  保利的这块地是离岳麓山5A级旅游景区最近的,如果做得好的话,是在5A级旅游景区里面能够看得到的建筑元素。当初是这么定位的,我们到今天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有信心一定会做得比政府、人民和各界专家所希望的更好。

  朱亚:20年来,成都的锦江边修建了很多建筑垃圾,却把很多最有价值的东西修在了城市外围,现在政府部门痛心疾首。为什么我特别看好长沙一江两岸的规划模式?起码,从保利、万达在湘江的规划图上来看,不会是建筑垃圾,也不会修阳台出来挂床单和腊肉,这是我特别看好湘江的一点。我作为一个成都人,经历了成都把65公里河岸线修成建筑垃圾,特别希望长沙未来不要走成都的老路。

  王林:湘江畔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首先,我认为它应该是文化的。湘江,应该姓湘,应该是要有湖湘特色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其次,我们的建筑应该有想象空间。

  自然要素应和人工要素和谐对话

  主持人:各位嘉宾来自天南海北,在您的视野中,国内外滨水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有哪些可值得长沙借鉴的?或哪些经验教训是需要吸取的?长沙应该怎么做?

  李栓科:其实在中国要特别倡导,人类再强大永远不要自识太高。地球上1/3是海洋,1/3是陆地,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仅仅只占1/3里面5%的空间,在这5%的空间里,无论是建设的能力,还是扩张的能力,都要对地球有敬畏之心。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具有自然修复能力的河流?这不仅仅是湖南要做的。北京在建设初期,几十年前居然能在河流上架起板来建建筑,后来又拆。这样的河流与自然要素有关联吗?没有。抗击摔打的能力,一定离不开自然的磨炼。

  湘江正在崛起,一定要考虑所谓的保护地带。在纽约、华盛顿也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地铁周边,根本就没有什么豪华大院、商业楼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借鉴国外抗击自然灾害的经验。

  王慧芳:作为规划人,我们要让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之间有一种对话。笼统而言,湘江两岸应该有一些日常的东西,也应该有一些使人非常有激情的东西,比如,节庆的、旅游的,这些东西也应该有一个和谐相处的空间。江水会不会是清澈的?这涉及到水源的保护,生态的保护;河岸是不是安全?这涉及到防洪、排污、桥梁、隧道、码头等;市民是不是能够看到漂亮的岸线?这涉及到“风光带”、“天际线”。

  朱亚:现在所有湘江两岸的开发商在做开发的时候,都以湘江为噱头,说民众要看到江景就要买湘江边的房子。但是谁告诉长沙人,买房子就一定要看江景?如果这个价值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扭转,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会以站在自己房子的阳台上能看到江景,买房者以在阳台上可以挂床单和腊肉为荣。这种观念对于湘江来说将会成为一场灾难。

  安强:未来3-5年,湘江两岸会出现很多漂亮的建筑,会出现很多漂亮的名片或画面,我们有信心,保利国际广场是一个封面,因为它是第一个完整地展现在长沙这座城市面前,展现在长沙人民面前的作品。我们有这个信心让大家满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