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部署战略组团发展海外建筑市场
3月15日,嘉兴全市建筑业发展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嘉兴建筑业省外产值已从2005年的2.6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159亿元,增长51倍。到“十一五”末,全市已有112家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走出去”发展,占全市建筑企业的23.7%。
如今,嘉兴的建筑企业已把触角拓展至全国28个省(市),形成了江苏、上海、山东、海南、安徽等主力市场。2011年,全市建筑企业又在省外完成建筑业产值249.1亿元,比上年增长57%,省外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率为28.5%,企业外向度提高近5个百分点。
进入“十二五”,嘉兴市一批建筑企业正迎着全球化浪潮,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搏击风浪、茁壮成长。尽管“走出去”的道路大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走出去”使他们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宽广、前景越来越美好。就在去年,嘉兴市的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嘉禾建设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俄罗斯、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承包工程,迈出了嘉兴建筑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断从西方人眼皮底下抢走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合同,这其中也不乏嘉兴建筑企业的身影。
2010年6月10日,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对外工程承包资格证书。2011年4月6日,鸿翔建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与当地一家公司合资设立华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至此,鸿翔建设迈出了嘉兴建筑企业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同年5月,华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吉隆坡建筑企业签订了承包建设吉隆坡国立学校的协议,工程合同价2525万马币(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这标志着鸿翔建设成功打开了马来西亚的建筑工程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嘉兴市首个对外承包工程分包合同,嘉兴市境外承包工程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该工程项目各方面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中这所“嘉兴建造”的中学将全部竣工。
随着浙江省“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嘉兴市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境外承包工程市场,谋求在海外市场的新突破与新发展,这也是嘉兴市近年来建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鸿翔建设集团总裁樊仕宏告诉记者,嘉兴建筑公司跨出国门“寻觅精彩”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建筑企业必然会与国外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相互竞争,‘走出去’让企业在境外工程招投标中直接面对当地客户,掌握竞标主动权,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境外承包工程市场,同时也带动建筑材料出口贸易。”
不少建筑企业老总们也意识到,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已经是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了。只有转型升级、外拓市场,企业才能感知市场的冷暖。浙江嘉禾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一直关注海外市场并取得了突破,在俄罗斯承揽的造价为1.5亿元人民币的100幢别墅建设项目在去年5月已经启动。
除了海外承包工程,嘉兴的建筑企业还在融资方面跨出了“国际化”的一步。2009年3月12日,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并于2010年6月正式转为主板上市。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海外建筑市场在嘉兴市建筑企业的眼里,就是一块香甜可口的“蛋糕”。最近,正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俄罗斯赤塔地区能源开发综合项目上的浙江宝石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自强向记者坦言:“项目利润,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50%左右,政治不稳定的国家高达80%甚至100%,而国内市场目前仅有5%至10%。显然境外承接项目利润更可观。”
海外淘金,虽然有诱人的利润,但是承担的风险也不小。樊仕宏很简洁地概括:“机会多,风险也更大。”他向记者介绍,国内有一家大型公司承接了沙特境内的一条铁路建设,但是由于不了解当地法律,致使工程中断,一下子损失了200个亿。
樊仕宏说,由于各国的法律和风俗与国内差别很大,假如建筑企业不了解或不适应,那承接的项目很有可能夭折,造成损失。而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嘉兴的建筑企业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近五年,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熟悉海外市场、适应国际竞争上。”樊仕宏向记者介绍,公司分批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马来西亚,以培养一支能适应海外市场的精干队伍,为之后的海外拓展作准备。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市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建筑市场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为嘉兴市的建筑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挑战。“第一步没走好,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耀能向记者坦言。
吕耀能表示,由于嘉兴企业对海外市场还缺乏详尽的了解,所以企业在选择海外项目方面都是“精挑细选”,不敢贸然行动。另外,由于嘉兴企业还缺乏成熟的海外运作经验,所以普遍倾向于和国内有实力、有经验的大企业合作,抱团“出游”。“国内一些大企业有很丰富的海外经验,在法律、造价、结算、整体运作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能够带领企业练好内功。”吕耀能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与上海建工集团在南非有合作意向。
统计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以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就发展速度和取得成绩而言已相当不错。但是若要在技术、资金、运作方式及所占市场份额上和日本、德国等国外“强手”相比,中国的建筑企业还只是刚起步。一些建筑企业负责人更是坦言,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仍处于中低竞争平台,市场集中在非洲、中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市场补充。显然,中国建筑企业要走的国际化道路还很长。
此外,由于一些海外市场物资匮乏,或政局动荡,很多施工原材料需要从国内采购,这无疑加大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虽然相较于国际市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中国建筑工人在当地施工,这也大大加大了中国建筑企业的运作成本。所以,如何降低海外施工成本,已成为不少拥有海外项目的建筑企业老总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短期工程的多与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在海外拓展方面,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樊仕宏表示,嘉兴建筑企业要想在海外开拓出一片天地,就必须尽早了解、适应国际竞争规则。
努力走好第一步
嘉兴市委副书记、嘉兴市长鲁俊在全市建筑业发展大会上强调,接下来,嘉兴要深入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动态变化,推动龙头企业到境外独立承揽建筑工程,或与国内优势企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联合,力争在对外承包工程上有新的突破。
目前,嘉兴建筑企业赴海外开拓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本身也存在诸多外在因素,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承揽国际工程必须对工程所处施工环境进行深入调查,除了了解诸如“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等“硬环境”外,更需要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法制环境、政治和商业行为的关系等“软环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引导推动,截至目前,嘉兴已有12家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为此,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据悉,目前市建委相关部门正在着手探索研究建筑企业海外投资的扶持政策,以“进村入企”为载体,围绕实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服务企业百日”活动,通过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遇到的困难,帮助企业分析形势、破解难题、找准出路,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嘉兴市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将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及时申报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和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参与我国对外援助工程建设,并引导企业努力改变单兵作战、孤军奋战的现状,以集群优势开拓市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