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古稀倾心血 古刹焕新生

2013-9-5 19:2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 评论: 0

摘要: 78岁的董文如守护天尊阁23年,让这座古老的楼阁重新焕发出光彩 到本市宁河县丰台镇天尊阁参观的游客都会记得,这里有一位七旬导游董文如。 记者昨天一早来到天尊阁时,董文如正耐心地带领游客们参观讲解。别 ...
78岁的董文如守护天尊阁23年,让这座古老的楼阁重新焕发出光彩 到本市宁河县丰台镇天尊阁参观的游客都会记得,这里有一位七旬“导游”董文如。 记者昨天一早来到天尊阁时,董文如正耐心地带领游客们参观讲解。别看他年逾古稀,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说起话来底气十足。1989年退休后,董文如不在家颐养天年,反倒“自讨苦吃”,主动向镇政府请缨承担天尊阁的修复工作。23年来,他精心守护着这座古刹,让古老的楼阁建筑重新焕发出光彩,而他也被当地村民称为天尊阁的“代言人”。 它不能毁在咱手里 喜爱古代建筑和丰台镇历史的董文如,退休后从市区搬到宁河县丰台镇居住。董文如说,天尊阁是素有“京东首镇”称号的宁河县丰台镇的一件“宝贝”,楼阁确切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证,有唐初始建及明初始建等多种说法。阁内的8根通天圆柱,增强了建筑的牢固性和稳定性,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附近民房和高层建筑所剩无几,而天尊阁的主体结构竟安然无恙。董文如说:“1989年,天尊阁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正慢慢失去这个标志性建筑。” 保护并修缮这座古刹的想法在董文如的脑海里萦绕了许久,时年55岁的他开始了这项浩大而漫长的修复工程。谈起当时四处筹钱维修古刹的经历,董文如潸然泪下:“我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非议,但是越是这样,我越坚定了修复的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咬牙挺过,因为我不能让这个‘宝贝’毁在咱们这代人手里。” 倾尽心血整修古刹 “快60岁的人了,成天东跑西颠的,四处筹集资金,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董文如的老伴儿嘴上埋怨,心里疼惜。“当时镇里财政紧张,我不想给政府增加额外负担,就自己扛下这个重担。”董文如跑遍了芦台、汉沽、市里。生活不宽裕的他每月只有600多元的退休费,但仍捐出了480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们开始逐渐理解董文如的行动,更深深感动于他的执著和正直,纷纷解囊相助。2000年,整修后的天尊阁对游人开放,还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刻,董文如激动得泣不成声,因为这座占地7亩的古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尽了他的心血。 天尊阁书稿已完成 如今董文如已成为天尊阁的“代言人”,慕名前来的游客点名让他做“导游”,从传说典故到风土人情,他都了如指掌,俨然一位民俗专家,这些故事经过他的演绎,游人常常听得入了神儿。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帮忙打扫楼阁,参与天尊阁的日常维护。 从1996年开始,董文如便着手搜集有关天尊阁的资料并进行文字编撰,目前近3万字的文稿已完成并准备出版。董文如对记者说:“书稿的收入我一分也不要,全都用在天尊阁日后的修缮工作上。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天尊阁、为了这座让天津人骄傲的古刹活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