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巴城:一道破与立的民生考题

2013-9-5 19: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0| 评论: 0

摘要: 一座城市或一个人,在发展中,不变则罔,不进必退,已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位于川东北边远山区的巴中,18年前,就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此后,巴中便一直在贫困中前行,在发展 ...
一座城市或一个人,在发展中,不变则罔,不进必退,已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位于川东北边远山区的巴中,18年前,就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此后,巴中便一直在贫困中前行,在发展中求索,像一匹昼夜奋蹄的“马”探索着追赶发展的新路径。
  尽管如此,属于老、边、少、穷的巴中,仍然还一直受到不少因素制约,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速缓慢,特别是城市的规划落后、建筑密集,绿地稀少,发展举步维艰,失去了城市的气质和光彩。
  怎么办?巴中发展靠什么支撑?2011年,巴中响亮提出“勇破三论”和“三大会战”,重点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破题之路。
  不科学,要“破”;科学,要“立”。因此,建设美丽巴城,提升巴城品质,既要“破”,又要“立”,必须在“破”与“立”的抉择中前行。
  谋变 “破”“立”之间艰难抉择
  和人一样,巴城2011年同样经历了一次阵痛。
  由于规划落后,导致整个城市配套功能降低:街道狭窄、车辆拥堵;管网破旧、积水遍地;建筑密集、绿地太少……
  破,就要直面困难,改建、动迁;不破,也可维持原样,省心、省力。面对选择,人们众说纷纭。
  艰难的抉择,让巴中市委一班人久久地思考。
  “破条件论、破规定论、破生态论”。4月28日,刚履职不久的市委书记李刚就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叫响。
  “破”必须从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开始。短短三个月,就10多次到周边城市学习考察,围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谁”,直面过去,在“破”与“立”中艰难地反思校正,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结”在慢慢开解。
  “破”观念,“立”信心;“破”胆怯,“立”勇气。对巴中而言,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高起点、大手笔,说干就干。巴中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重新规划,修整边幅,编制了巴城“一河两岸三出口四节点五大道”的风貌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展示山水相融、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城市特色风貌。
  没钱咋办?借鸡下蛋破解资金难题。10月底,采取了BT融资的方式投入4.5亿元,巴城的江北大道、回风大道、滨河路、望王路等路段的建筑立面风貌、绿化亮化升级、店招店牌规范首批纳入治理范围。
  让城市变绿的同时,巴中还积极做活水文章,把巴河治理作为“一号工程”。巴河及两岸临河面590公顷范围内的水景、堤景、桥景、灯景、房景将综合整体包装。三年后,将呈现城中有水、绿水绕城、城水相融的壮丽画卷。
  时下,铺筑人行道、黑化二环路、打造滨河路、绿化回风广场……到处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在巴城生活多年的回风丽景苑居民李金林说,“早该动手术了,到处都是脏乱差,哪里像个城市嘛!环境弄好了,住起来也舒服。”
  “市民不出钱也不出力,大改大建虽然短时间对生意有影响,但城市漂亮了,游客多了,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和餐饮老板李建一样,渴望拥有宜居宜商巴城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要引凤,就得先筑巢。巴中将经历一段忍痛求乐、先破后立的时期,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标 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经营城市可谓一道难题,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
  巴中地区成立之初,巴城不到10平方公里,而且建筑陈旧,没有一点城市品位。
  十多年来,巴城虽然在不断地扩张,但落后的经济基础始终制约着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去年,巴城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项指数分别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名靠后。
  2011年市三次党代会上,市委目标笃定:五年,把巴城打造成自然与人文和谐、现代与生态共融的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5月,建设巴城东翼的兴文新区号角正式吹响,努力实现“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的宏伟目标。
  建设兴文新区,这是历史给予巴中的重大机遇,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
  “争取用5年时间,把巴城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大城市。”9月,到巴中履职不到半年的市委书记李刚掷地有声。
  如果说城市建筑是“红花”,那遍地花草就是“绿叶”。从2011年起,全市的机关、学校、企业都会领到一项“绿化指标”,分片包段,建青年林、百花园,每个区域都要挂牌接受社会监督。
  春节前后,巴城还将对8个路段共计23.1公里全方位进行整体绿化园林景观打造,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
  四川美亚绿化设计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说,巴城的绿化景观不仅能有效提高城市品位,更能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一座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更加神秘,令人向往。巴中将挖掘神秘的巴人文化渊源,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景观元素,展现出巴人文化特质,将“巴乡清”、“比翼齐飞”等巴人文化现象融入繁华都市街景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中城市发展规划必将融入历史。作为文章中的一个章节,巴中也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根本:坚持民生优先理念
  改善人居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巴中郑重提出:城市建设不是过眼云烟,不是一阵风,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干!
  优先兑现拆迁补偿、集中建设安置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仅兴文新区一年将建成25万平方米的电梯公寓安置房,对征地农民符合条件的首批7个村11个组1343名纳入“低保”范围,半年就培训农民工达到万余人。
  政府都是为了咱们百姓啊!市民深知。短短几个月,陇桥片区、回风东路、回风北路拆迁户搬迁基本结束。
  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积极建立教育、文化、体育、环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在巴中召开的“五创联动”工作动员会,作为“巴中市情再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态度十分坚定。确定2016年前分别接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市的考核验收。
  为落实好创建工作,实行全市“一盘棋”意识,签订了“五创联动”工作目标责任书,着重指出失分就是失职,丢分就是丢帽,得分就是得奖。
  按照创建“日程表”,新型城市化的脚步渐行渐近。给市民带来一系列实惠也接踵而至。
  环境更优美,南来北往的客人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快了;城市更漂亮,中国医药集团、四川金强集团等不少大公司前来投资,可提供成千上万就业岗位,农民也可以到城里工作了;科学布局产业新区,一批批工、农业产品也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2011年前11月,一组组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到巴中考察投资的企业就达300多个,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达854.84亿元;到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达到2万余人;到巴中游客53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1.2亿元……
  按《规划》,五年后,巴中将成为全省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接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
  五年后,林立的高楼和葱翠的绿地将彻底改变这块土地的容颜,巴中市民将见证一个城市群落成长的轨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