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大陆坊:一条巷子隔开繁华

2013-9-5 19:3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6| 评论: 0

摘要: 说起大陆坊,你可能还觉得名字有些陌生。可是说起金城银行以及金城里,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便是现在的武汉美术馆。是的,它们是同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庄俊设计。   大陆坊的位置,就在金城银行的斜对面,南京 ...
说起大陆坊,你可能还觉得名字有些陌生。可是说起金城银行以及金城里,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便是现在的武汉美术馆。是的,它们是同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庄俊设计。
  大陆坊的位置,就在金城银行的斜对面,南京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由东至南京路,西止扬子街,东西各有出口相通,临街一溜儿已被“影楼”占据,成为武汉照相的代名词。
  与江汉路永不止息的热闹不同,大陆坊背街仅仅一巷之隔,却依旧保持着旧日的宁静。新年第一天,一边是车流不息,另一边却是烟熏饭香,暖暖的生活味道。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上,大陆坊作为唯一一幢民居建筑,被列入武汉地标建筑候选名单上。这个曾经引领武汉“新生活运动”、延续时尚与前卫的“旧日贵族”足以证明,民居建筑之意义所在。常常被忽略,却是城市生活最好的记录。《长江地理》新年第一遭,走进大陆坊。
  本报记者 章凌 采写 付坚摄影
  建筑泰斗庄俊的武汉设计
  新年第一天,中山大道上车流不息。站在扬子街对面,可以望见沿街的那排旧式公寓,红白相间,分明清晰。
  从南京路和扬子街两边的入口处都能看到清晰的门牌,从未改名。大陆坊,大陆银行及其员工宿舍,1934年建成于此。一条不长的巷子,一眼便能够望见另一头,两端是红砖清水墙房屋,大多四层。沿街望去房屋排列凹凸有致,规整有序。
  斑驳的墙壁和门楼,已能显见老屋的年纪。据资料记载,大陆银行于1923年10月设立大陆银行汉口分行,原地址设于花楼街保成里,至1931年迁于此,兴建办公大楼。设计师是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大师庄俊先生,大陆坊与大陆银行,以及200米处之外的金城里与金城银行,都是他设计的。
  这里要说一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庄俊先生创作高峰期,而其中在武汉的这几幢建筑也成为他极为代表性的作品。在那个外国建筑师主领的市场中,出身清华的庚款留美毕业生庄俊正是凭借着上海金城银行大楼以及在汉口的这几幢建筑而声誉大增,名噪一时。
  大陆坊初建成时便是作为大陆银行以及其员工住宅区。据“金城里与大陆坊”专业研究报告称:大陆坊沿街部分原为三层,“底层石材贴面,二层以上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间壁柱粉白色,红白相间。”而背街部分原为两层,以楼梯间作为立面设计重点。弧面造型,八边形窗户,外凸的梯形立面,中间凹成入口处。相同的立面单元随主巷的倾斜而呈锯齿状布置,极具序列感。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住房紧张,才各在原基础上加盖一层。
  “这是典型的古典复兴式建筑,三段式立面处理手法,临街部分处理大气,背街则以主巷型交通方式结构,形成独有的空间。”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黄焕称,“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空间形态和交通方式都考虑周到,是极为完整的里分建筑。”
  用如此简单的布局方式让公寓与商铺分开,使得主巷与道路相连,内部又独享一份安宁,这类公寓式里分的结构形式,在武汉后期的里分中也得以沿用,比如江汉村,洞庭村等。“以前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关注总是集中在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上,对于这种极具建筑艺术的建筑关注较少。”曾为武汉历史街区保护做研究规划,黄焕称城市也需要多关注在建筑艺术以及人的生活中较为重要的建筑形式,让保护、记忆更加完整。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新生活范本
  现在扬子街路口转角处,顶部带有钟表的婚纱楼就是大陆银行原营业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陆银行在汉口设立以来,这里作为银行及其住宅区,住的大多为银行高层、军官、生意人以及医生,属于当时的高档住宅区。
  作为“新生活”的引领者,大陆坊引进西方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准,平面布置完全采用了西式住宅样式,强调功能区分,把餐厅、客厅、卧室以及浴室等独立分隔。七旬翁在回忆汉口大陆坊的少年生活时曾描述过当初搬进去的情景。“记得我住的一个小间,小得可怜,平面形状也不规则,可是厅却很大。厅里有张很大的桌子,临街的大窗户下还有张五斗桌,我就在上面做作业。临街一面有一条窄长的骑楼,骑楼的外侧正好用作楼下商号的招牌匾。厅里有门通骑楼,我们有时就站在那里看街景。”
  七旬翁是上个世纪40年代搬进大陆坊的,随父亲来汉后住在大陆坊一号。“从我们家骑楼对街望去,是金城银行。它正正当当地坐落在中山大道中间,硬是把中山大道分成了左右两条道。”以前金城银行大门前有个小花园,用铁栅栏与街道相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使用,“汉口伢”的童年大多在此度过。
  现在永和豆浆所在大楼原是空军司令部,“涂满了迷彩色”。七旬翁在回忆文章中称,当时大楼门前的街道边总是停了不少美式吉普车,常能看见不少歪戴船形帽,手挽着女郎的外国兵进进出出。“很多次看到了列队从街上走过的日本兵,被解除了武装,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低头走过。”
  周奶奶大约与七旬翁是同时期搬来的,当时她的舅舅在这里开了家洗衣店,她就过来帮手。当时才十几岁的周奶奶,在这里一住就住了七十多年。“那会儿对面还都是平房,没有高楼,人也没这么多。”周奶奶说,原来这里有不少店铺,很多都是老字号,像是“竟成皮货号”等。“后来不少人都搬走了,当年的戴家、胡家还有叶家,都在这里住了不少年。”现在周奶奶和附近许多里分的老人家一样,每天搬着板凳到路边晒太阳,看繁华经过,往事俱成烟。
  大陆坊是早期的商住两用楼
  (黄焕,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曾为武汉历史街区保护做研究规划)
  长江地理:大陆坊被列为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同时被列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候选名录,这在民居建筑中似乎并不常见。
  黄焕:是的。我们对历史建筑的界定和保护,要经过一个详细调查和考证的过程。大陆坊在民居建筑中属于独有的公寓式里分类型,而且是建筑界泰斗庄俊先生的作品。它反映的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展示。过去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建筑艺术关注并没有那么多,对民居建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大陆坊从建筑本身来说,是极具有保护价值的。它的空间形态以及布局的完整度都是民居建筑中极为典型的一种。
  长江地理:对于这类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是什么?
  黄焕:在我们为历史街区做保护规划的时候,我们首先将其作为历史建筑保留下来。大陆坊作为沿街的里分建筑,其商业功能以及住宅功能都在延续。但是你也可以看到,房屋在老化,墙壁有脱落,作为保护来说现在还远远不够。
  这类建筑的保护有许多种方式,比如作为商业性住宅进行保护利用,或者与周围的产业进行有效连接互动。这一片早已经形成了婚纱摄影、儿童摄影的环境,也有一些新兴的创意工作室,可以尝试与周边的环境结合利用,进行保护。
  长江地理:大陆坊的面积并不够大,要保护性利用,似乎更难。
  黄焕:的确存在这个问题。比起巴公房子等民居建筑,它的体量太小。所以在保护性利用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因素。但是正因为身处闹市区,大陆坊在建设初期就有这些问题存在,地形局促,见缝插针。它最初就是商住两用的,一楼是店铺,楼上是住宅,所以这种功能结构也是它的特色所在。
  大陆坊里还保留着曾经老旧的木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