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炎陵发现一栋清朝古祠堂 距今已240年(组图)

2013-9-5 19:3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距今已有240年历史的古祠堂外景。 圣旨旌表 近日,炎陵县下村乡鹫峰村发现了一处古祠堂。古祠堂里发现了圣旨旌表牌匾、旗杆石、红色标语等。 古祠堂内发现四件宝 还有皇帝送 ...

距今已有240年历史的古祠堂外景。


“圣旨旌表”

近日,炎陵县下村乡鹫峰村发现了一处古祠堂。古祠堂里发现了“圣旨旌表牌匾”、旗杆石、红色标语等。

古祠堂内发现四件“宝” 还有皇帝送的“圣旨旌表”

该祠堂为单体建筑,上下两厅结构、中间置天井,八根大柱支撑,规模与布局较为宏大建筑面积达200余平方米。主要有四大亮点:

一是,祠堂主厅上方悬梁上挂有一块清代圣旨牌匾,上书“圣旨旌表”,为道光皇帝所赐,这也是该县第一次发现圣旨牌匾。

二是,祠堂前坪现存旗杆石两对。旗杆石分别长0.3米、宽0.2米、高1.8米至2米,上面分别刻有“国学生朱咸章立”、 “道光十一年辛卯岁仲秋月彀旦”和“国学朱祖祥立”等字样。

三是,祠堂大门前一对古代“门当”与四“户对”。“门当”为祠堂大门前左右相对而置的一对扁形石墩。每只高约80厘米,厚12厘米,雕刻有精美的狮子和白云图案。门楣两侧的梁柱上有精制木雕4对,户对采用镂雕手法,雕刻粗犷而威严,多为动物花鸟图案。

四是,祠堂左侧墙壁上有中国工农红军刷的标语,其中一条是“恢复和扩大酃县苏区”。

朱氏后代希望古祠堂被列为“文物”予以保护

记者咨询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得知,“圣旨旌表”牌匾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朱氏祠堂具体以何种德行获此殊荣有待研究与核查。

40岁的朱清华是朱咸章的第十二代子孙。他说,这所祠堂为朱氏宗祠,是他们的先祖朱咸章所建,始建于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距今已有240年的历史。

朱清华查阅资料得知,旗杆石上的朱咸章与朱祖祥是父子,朱咸章是父亲,也是该祠堂的建设者。一直以来,鹫峰村有一个传说,因村落地形特殊,导致风水不佳,难以出人才。朱咸章考上国学生后,于是请风水师在此修筑了一个祠堂,保佑后代人才辈出。

朱清华说,每隔几年,村中姓朱的人都会凑钱,对祠堂修葺一番,并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如果是文物或者有研究价值,就更得好好保护起来。”

昨日上午,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未到现场查看,暂无法确定它们的价值。但同时表示,清朝时代留下来的古建筑,尤其是“圣旨旌表”牌匾在本地比较少见,红军标语也是对炎陵县红色文化内容的又一补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