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城中村改造:破茧成蝶 缩差共富(图)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江北区低矮破旧的建筑正在一批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一处处美丽的风景。 然而,过去在江北区高楼林立的都市一角,城中村却让人联想到脏、乱、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江北区低矮破旧的建筑正在一批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一处处美丽的风景。
然而,过去在江北区高楼林立的都市一角,城中村却让人联想到“脏、乱、差”。 长期以来,这些城中村虽地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但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周边城区大相径庭,处于混乱无序的低水平状态—— 房屋建筑低矮,无证建筑数量众多,人口密度较大,工业污染严重,垃圾堆积成山,村民居住条件恶劣,大量流动人口租住其间,一些制售伪劣产品的非法小作坊藏身其中……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破坏城市景观,还容易诱发治安、消防、环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城郊结合部成为江北美丽城区的“暗疮”,也是各级领导心中的“隐痛”。 据统计,江北区的城中村有7个合作社,主要包括石子山村孙家湾社、堰塘湾社、磨盘山社,玉带山村石门社、土堡子社,大石坝村黑院墙社,观音桥街道黄桷堡社。这些城中村土地总面积1779.39亩,房屋面积约265.5万平方米。其中企业118个,厂房面积约50万平方米;农户1048户、1951人,农房面积230万平方米。 群众利益无小事,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江北区委、区政府决心打一场城中村改造的攻坚战。 江北区副区长陈茂认为:“城中村改造是 ‘宜居江北’建设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城中村改造后,留下的大片土地对江北区来说是一个化废为宝,实现城市环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于是,一场改造城中村、铲除“地雷阵”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为确保城中村征地拆迁全面完成,江北区专门成立了城中村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征地拆迁工作方案,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片区具体抓”的目标责任制。同时,设立6个工作组,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定人员、任务、时间和要求。 让民利—— 依法拆迁缩差共富 退休后迁回石子山村孙家湾社居住的老王,这次城中村改造搬迁,在石马河街道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新房。他每天6点起床,喂鱼、浇花、擦地、收拾房间,生活充实而愉快。自从搬进楼房后,方便、整洁的新环境让老王每天都笑呵呵的。 老王说,城中村改造前,他和两个儿子挤在60平方米不到的老房子里。现在好了,两个儿子都用领到的货币安置款 城中村改造中,江北区积极稳妥安置被征地拆迁群众,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在实施拆迁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不与民争利,在政策原则内,尽量让利于民,力求通过城中村改造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对于城中村改造,江北区实行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对每一个环节的各项政策、规定,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按程序进行公示。 为让选择住房货币化安置的征地群众能买到称心的安置房,江北区委、区政府按照市政府规定每人安置30平方米,超出的面积,村民仅按照房屋建安造价付款。 村民开始掰着指头算账了—— 拆迁了原价较低的危旧房,可获得安置补偿金买一套安置房,同时,安置房保值增值空间非常大。原来的农房是农村集体用地,分散建设,没有公共配套设施,没有办法进入市场交易,即使进行交易价值也很低,但是征地拆迁之 江北区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在让村民们住好、住安心的同时,还成为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的好机会,使他们共享开发建设的成果,生活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成为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目前,安置房小区鸿恩怡园和鸿恩雅苑已投入使用,占地110亩约1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小区正在加紧施工。 换新颜—— 宜居江北提升形象 “我每天最喜欢吃完饭去鸿恩寺公园散步,特别是桂花开的时候散步是最安逸的。想走得稍远一点的话,我还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到观音桥商圈去逛一逛。”拆迁后现家住鸿恩怡苑小区的张伯伯去年8月搬进了新房,他说他的生活很是惬意。鸿恩寺公园占地1100余亩,不仅拥有我市主城区最大的人工林,还有主城最高的观景台——仿古建筑鸿恩阁,开园两年来,近万株桂花树扎根这片土地,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沁人心脾。 谁能想象,鸿恩寺公园所在地以前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2000多亩土地上居住了3.8万人、150家乡镇企业,人口密度大,工业污染严重,垃圾成山,污水横流。 近年来,江北区启动鸿恩寺片区城中村拆迁改造,对这里动起了“大手术”,建起占地千亩的桂花森林公园,另外的1000亩土地用来进行安置房建设和城市改造。由于这个地块规划科学先进,毗邻观音桥商圈,交通便利,知名地产企业纷纷进驻,如今的鸿恩寺片区已融入中央生活区。 江北区把城中村改造当成建设人居精品城市、改善人居城市环境的重大机遇。对于城中村拆迁后的地块,江北区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努力把原城中村地块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新景观的精品工程和城市新地标。在规划建设中,江北区原有的城市建筑风格也得到了传承。同时,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还突出了多样化,许多城中村改造项目都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景观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3年来,江北区共投入资金50亿元,完成260多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为促进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江北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 “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要求,对城中村改造用地布局优化调整,绿地面积达468亩,占整个拆迁面积的26.1%,仅提供石子山体育公园建设就有325亩,除了鸿恩寺公园外,以坡地、健身为主题,重点突出原生态景观理念的占地63.5亩的庙溪嘴坡地公园也建成并对外开放。如今,一条绿色的玉带环绕着庙溪嘴片区,一座名副其实的玉带山以崭新的面貌呈现。 谈到江北区城中村改造的未来,江北区国土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征地办主任林卓表示,城中村拆迁现已进入收官阶段,他们将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标,不断提升城中村改造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改造片区的基础、公共配套和项目建设,为江北区统筹城乡发展、宜居建设、缩差共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土房管局积极牵头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主城各区克服时间紧、资金缺、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实施,逐步打造出一批精品工程,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城市风貌形象得到提升。 江北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对石子山、玉带山、黑院墙和黄桷堡4个片区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来生活在这几块现代与传统交织中的城中村居民,即将迎接新命运的到来;这几块城中村也将“破茧成蝶”,凸显江北区山水城市的自然之美。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