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双年展成年轻新锐建筑师的舞台
摘要: 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昨日在深圳开幕。通过走访展馆,记者发现,年轻新锐的建筑师成为本届双年展的亮点,一方面双年展呈现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年轻创新的理念为双年展提供新视角。 在本 ...
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昨日在深圳开幕。通过走访展馆,记者发现,年轻新锐的建筑师成为本届双年展的亮点,一方面双年展呈现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年轻创新的理念为双年展提供新视角。
在本届双年展中,新生代成为一大特色。包含“街道”、“芬兰新绘画”、“超轻村”的项目“建筑新锐”集中展示了年轻建筑师的作品。
灵感来自于1980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街道”项目选择了来自上海、首尔、柏林、洛杉矶、纽约、圣保罗等地的12位新锐建筑师,他们的作品大胆,充满活力,颠覆,受到媒体和观众的关注。
使用图纸、模型和照片表现结构是建筑展中最典型做法,在市民中心广场上层的展品“超轻村”正是这一做法的实践。六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锐建筑师用他们的作品《MOS》、《Studio UP》、《业余建筑设计工作室》、《Clavel Arquitectos》诠释了如何设计最轻材质发挥最大功效的建筑。
而在本届双年展中,“年轻”成为芬兰的关键词,芬兰的国家展厅共选择包括K2S、AFKS、ALA、NOW、HRS在内的九个芬兰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通过图文展示了建筑师以及他们最新的项目、视觉成果和工作方式。
谈到本次双年展为何选择年轻新锐建筑师,策展人泰伦斯?瑞莱表示,本次双年展不仅要选择知名大师的作品,更要选择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建筑师,“他们虽然年轻,但代表未来建筑设计的潮流,后人将以他们的观点来看待我们当下的建筑。”
对于城市与建筑关系的命题,不同国家的年轻建筑师力图从不同角度阐释。比如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中央图书馆》被公认为创意与实用并举的建筑,图书馆的立面采用玻璃和红砖作为主要材料,地上部分内部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开放空间,实用美观自然,表达出芬兰建筑强调内部空间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来自中国年轻的建筑师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比如在《轰隆!深圳》的展厅中,张雪石用贪吃蛇的小游戏,以动画片的方式来展示深圳速度以及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恋物情结;曹泰铭用上千个小雕像组成一朵蘑菇云来解释深圳年度GDP,他们的表达方式新颖,侧重反思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