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人居与资源论坛昆明开幕 专家称建筑文化要远离官场
摘要: 住建部巡视员徐宗威在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上指出 建筑文化要远离官场和浮华 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昨天开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巡视员徐宗威作主题演讲时,将中国建筑文化中 ...
住建部巡视员徐宗威在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上指出
建筑文化要远离官场和浮华
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昨天开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巡视员徐宗威作主题演讲时,将中国建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远、四个近”,即中国建筑文化与自然、生活、民族、传统越来越远,与官场、逐利、浮华、西化越来越近。
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议题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资源型地产发展前景;发展资源地产,推动区域经济升级转型;科学利用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开发之路;气候与环境变化:资源型地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绿色建筑:国际资源型地产发展的主流;生态城市:让居住回归自然;精心发掘资源潜力,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等。
论坛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巡视员徐宗威,联合国环境署政府管委会前主席、加拿大前环境部长戴维·安德森,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执行主任、国际生态城市峰会秘书长科斯汀·米勒,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评估中心顾问、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原副司长王德辉,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秘书长吕海峰等发表了精彩演讲。
徐宗威作主题演讲时谈到,中国建筑文化经过秦汉、唐宋、明清三次大的建筑高潮,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鲜明的、灿烂的建筑文化形式和风格,也成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形成了自己非常优秀的一些建筑因素和文化,诸如木构体系秦砖汉瓦等等。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市场机制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发商拿到一块地,当然是追求效益,资本一定追求效益,一定是想多盖几套房子,如果你想搞传统建筑形式、搞门套,一定会增加成本。所以在市场经济面前,讨论传承中国建筑文化也很尴尬,是尊重市场规律,追求效益,还是要传承建筑文化,这是一个建设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所谓很多现代的、简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已经大量进入中国,被人们所接受。在审美取向面前,是坚持改革开放,还是一味地强调传承中国传统建设,这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谈及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的问题,徐宗威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下,中国建筑文化与自然、生活、民族、传统越来越远,与官场、逐利、浮华、西化越来越近。中国建筑离自然越来越远,城市无限扩大,千城一面,文化缺失,会议室建在地下,办公桌见不到一缕阳光,一年四季靠空调换气,汽车停不下,大搞城市综合体,建筑只有居住功能,与生活背道而驰,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现在生活似乎不是生活,而是完成某一项任务;此外,中国建筑与官场越来越近,中国建筑活动大多涂上了官方色彩,变成了行政行为,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很多,失去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与逐利越来越近,在利益与艺术博弈时,为了利益,往往放弃艺术;中国建筑离西化越来越近,动不动就是欧美风格,外国建筑师设计,环评要外国机构发证书。
徐宗威认为,中国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的文化,要自信。而传承中国建筑文化,重在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的思想精髓。
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还发起“人居与资源的表彰活动”,隆重表彰和鼓励在城市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恢复保护、人居环境建设和低碳领域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