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楚湘街204号 76岁的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开拆
摘要: 红网长沙10月9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徐海瑞 吴静)以凌乱而残缺的姿态,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度过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国庆假期。 事实上,作为文夕大火之后,长沙幸存的为数不多的老建筑,残缺、凌乱一直 ...
红网长沙10月9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徐海瑞 吴静)以凌乱而残缺的姿态,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度过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国庆假期。
事实上,作为文夕大火之后,长沙幸存的为数不多的老建筑,残缺、凌乱一直贯穿于它76年的生存史,楚湘街204号。
了关乎“生死存亡”的拆卸。截至昨天,这一轮拆卸工期近半,旧址北侧部分已成废墟,最具文物价值的东立面南侧也已搭起脚手架,准备进行拆卸施工。
“纯手工拆迁,砖块、木板得到保护”
依照《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异地保护设计方案》,旧址将被实施拆卸性重建,即在拆卸过程中,将旧址原有构件保留,并在异地重建中按原结构使用。昨天,市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再次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方案的说法,其表示此次拆卸以纯手工进行,涉及到的砖块、木板、麻石等都将得到有效保护,以在旧址异地重建时酌情使用。
本土画家杨克起,一直关注长沙老建筑。在他的画笔下,包括游击坪4号公馆等在内的多数长沙老建筑均有所呈现,长沙交通银行旧址也不例外。昨天,杨克起再次拿出自己曾经画过的长沙交通银行旧址油画,他自言喜欢旧址的建筑风格,“如今,只能定格在油画里了。”杨克起不无叹息地说,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已拆卸大半,而旧址的消失,对长沙老建筑的保护更是雪上加霜。
“这是英国人在长沙建的第一个银行,属于英式风格,这样的建筑在长沙已经找不到了。”在杨克起的印象中,长沙交通银行旧址“3层,灰白色的墙体,扇形拱门,十分洋气”。
获批先行拆卸,选址同时进行
关于长沙交通银行旧址的保护,有关部门曾在今年7月28日召开工作协调会,决定先进行异地重建的选址,再行拆卸。
不过,记者昨天从文物部门获悉,目前旧址重建选址尚未确定,但缘何拆卸先行进行?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9月初,长沙市有关负责人批示,鉴于旧址所在的南湖片区建设实际,可对旧址实施先行拆卸,但选址须同时进行。”在得到这一批示后,拆卸工作立即启动。
“当时确定的拆卸工期为两个月,纯手工拆卸。”按照此前制定的拆卸施工方案,旧址的砖块、木板以及麻石等构件将由工人手工拆卸,码放整齐,而对于较为重要的东立面英式造型构件,则将实施整体切块、编号拆卸,最终用于旧址重建当中。
重建新址可能选在旧址以东数百米内
《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异地保护设计方案》由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起草,并通过了市文物局和天心区政府的审批。
按照规划,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异地复原重建保护。整体建筑迁移至西湖路以北,古潭街口和湘江大道交界处,并将原建筑的主立面(现在东立面)与背立面(现在西立面)对调,将主立面朝向西边,临湘江大道。届时,建筑将恢复原本的砖木结构,拆除后来加建的建筑,恢复原来的内部格局。
不过,随着旧址拆卸工作的进行,有关异地重建选址的问题出现改变。“原计划搬到古潭街,但目前来看不大可能。”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建新址很有可能选择在旧址以东数百米内,“这个范围已经完成征地工作,而古潭街仍是居民区,选在这里难度会很大。”
这位负责人希望,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异地重建的选址能够在拆卸完成后确定。届时,拆卸之后便能启动重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旧址构件的使用效率。
[旧址大事记]
2009年4月24日市政府办公厅将交通银行旧址公布为长沙市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对其实施挂牌保护;
2010年9月1日天心区将其公布为该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2011年初南湖片区棚改项目部与天心区文体局取得联系,申请对旧址实施异地重建;
2011年4月1日市文物局批复,认为《长沙交通银行旧址异地保护设计方案》可行;
2011年9月初长沙交通银行旧址拆卸工作正式启动,计划两月内完成;
2011年10月8日长沙交通银行旧址拆卸工作完成近半。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