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之父”何镜堂演讲——“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2011年8月9日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和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主办,何镜堂院士专题讲座在现代设计大厦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何院士以《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为主题演讲,来自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及上海各大设计院的200余名设计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何镜堂先生从建筑的“三性两观”展开,应用多个设计案例来阐述。 ![]() 由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致欢迎辞 ![]() 何镜堂先生的主题演讲 ![]() 何镜堂先生讲建筑的地域性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 何镜堂先生讲建筑的时代性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 何镜堂先生讲建筑的文化性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 “建筑三性”的和谐统一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 何镜堂先生放了zaha的设计案例,提及到中国设计师可以与世界设计师同台竞争 ![]() 何镜堂先生讲解中国馆的设计 ![]() 何镜堂先生讲解中国馆的设计 ![]() 现场情况
通过何镜堂院士的专题演讲,无疑给到场的各位设计师给了很好的引导。他建议设计师们先学会做人,再去学习设计思维。 何镜堂,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界最高奖)获得者,作为唯一的建筑师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但他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为世博会,因为中国馆,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父”。 196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五年), 1961年至196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工作简历 1965年至196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1967年至1973年,在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 1973年至1983年,在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 1983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2004年任学部常委。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州市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 荣誉称号 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建筑特点 江南大学 广西桂林博物馆 东莞市民广场 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城市改造 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规划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新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 南京审计学院 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新馆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及摔跤馆 映秀震中纪念地“石破天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传统文脉现代品相——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浙江大学紫金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 佛山国家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 佛山电力大厦 深圳科学馆 中国市长大厦 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 广州大都会广场 广州市长大夏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庆理工大学 烟台大学扩建工程 广州大学城 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 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 9.18纪念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馆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昆明学院洋浦校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映秀震中纪念地 长春烈士陵园 洛阳博物馆 江南大学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 珠江新城西塔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