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文化遗产日,这个双休日的两天,长宁区将会开通由3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1条苏河老印象串成的四条巡游路线,共计15处19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市民可以免费参观,能够充分领略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风情、寻找历史名人足迹,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四条巡游路线分别为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苏河老印象巡游路线。
武定西路 1357-1359号,建于1920年,系砖木结构三层欧式花园洋房。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人士史良,1946年至1952年曾在东半侧的楼内居住,此次也将部分开放。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巡游线路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巡游线路的景点较多,包括贺绿汀旧居、登辉堂、新华路200号住宅、新华路294弄5号 (陈止善堂)、法华古寺大雄宝殿立柱基座和上钢十厂旧址。
贺绿汀旧居位于泰安路76弄,建于1934年,这是一幢独立花园住宅,因为弄内有六幢花园住宅,“六”和 “亦”字头相同,故又名“亦村”。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1956年至1999年去世前曾居住在4号,此次的开放仅限于花园及底楼。
登辉堂现为复旦中学校史馆,位于华山路1626号,建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前身为李鸿章祠堂, 1912年起成为复旦公学校址,此次将全部对外开放。
新华路200号住宅是1948年建造的。这里的建筑面积达到12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仿古钢门窗,柱身与枋交接处有兽头装饰。重檐庑殿顶,猩红色筒瓦屋面,水泥粉刷墙面,此次仅限一楼开放。新华路294弄5号,也就是陈止善堂建于1935年,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独立花园别墅。天井北墙设一喷水兽头,是具有西班牙装饰风格的现代建筑。住宅为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留洋建筑师采用古典建筑语汇与现代建筑理念结合的具体而生动的范例,此次限一楼开放。
法华古寺大雄宝殿立柱基座位于法华镇路525号创意树林内。这个基座曾被历史尘封地底数百年,在改造挖掘时,石座得以破土重生,成为历史的见证。
这条线路中的最后一个景点上钢十厂旧址已改造为红坊艺术社区,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建于1956年,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红坊艺术社区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在市政建设中改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案例,推进了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苏河老印象巡游线路
苏河老印象巡游线路有两个景点,分别为圣约翰大学旧址和丰田纱厂铁工部旧址。
圣约翰大学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万航渡路1575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光绪五年(1879),美国圣公会派施约瑟主教创建圣约翰书院,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称圣约翰学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美国注册,改称圣约翰大学。主要老建筑有怀施堂(韬奋楼)、思颜堂(40号楼)、西门堂(东风楼)、交谊楼等,多为中西合璧式建筑。此次将校园内开放。
丰田纱厂铁工部旧址现为上海一纺机械有限公司,位于万航渡路2788号,建立于1921年,1942年铁工部改名丰田机械制作社,后独立成为丰田机械制造厂。1945年工厂作为敌产由国民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办,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机械厂。1950年改为国营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2007年更名为上海一纺机械有限公司,现为上海第一坊。现存建筑面积为594平方米的办公楼、恒温烟囱、食堂、大课堂、锯齿型屋顶式织造车间、配电间、大型车间等,此次将部分开放。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巡游线路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巡游线路中有三个景点,包括宋庆龄陵园、美丰银行别墅旧址和《上海泰晤士报》社旧址。
宋庆龄陵园位于宋园路21号。陵园内有宋庆龄汉白玉坐姿雕像,高3.6米,雕像前为纪念广场。
美丰银行别墅旧址位于虹桥路2419号,建于1930年前后。建筑为西班牙风格,邬达克设计,供美丰银行大班使用。坐北朝南,缓坡红色圆筒瓦屋面,花式铁栏杆。主入口有白色荷叶形门套,外墙用黄色水泥砂浆粉刷成鱼鳞纹。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
龙柏饭店的2号楼则是这条巡游线路中的第三个景点,它曾是《上海泰晤士报》社旧址,为砖木结构三层,英国乡村别墅式。不过在此次的参观,3号楼仅限外观参观、2号楼仅限园内开放。
|